首页 > 本省要闻
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5-10-09 08:45
来源:陕西日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访谈嘉宾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部长 杨小波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屈晓东


记者: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为促进毕业生就业,陕西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如何推动落实就业服务,让政策加快落地?

杨小波:今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作为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的重中之重,相继优化调整并推出一揽子稳就业政策措施,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政策直达快享、实施专项就业服务等关键举措,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我们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求,梳理编写《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2025版)》,通过招聘会、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政策宣传月等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知晓率。

此外,我省印发《关于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自2025年9月至2026年6月开展针对2026届高校毕业生的“六进”校园活动,即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职业培训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以满足毕业生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需求;积极组织就业专项招聘活动,依托“秦云就业”招聘平台和本地公共招聘网站,结合区域发展战略,聚焦就业需求量大、市场紧缺领域,集中发布、动态更新服务信息,持续推出行业性、区域性双选会以及企业云宣讲等活动。同时,因地制宜组织分行业、分群体、定制化等各类现场招聘会,加密活动频次。

记者:当前还有部分离校毕业生未落实工作,新一届毕业生已进入就业市场。下一步,陕西将从哪些方面促进青年就业?

杨小波: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落实,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早招、多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统筹做好公共就业帮扶,持续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对实名制登记的尚未就业的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专人联系、集中帮扶。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开发更多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见习岗位,帮助有需求的毕业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求职竞争力。打响“乐业陕西  ‘就’在三秦”招聘品牌,加密招聘服务活动频次,常态化组织线上招聘,加大直播带岗等力度,促进供需高效匹配。

记者: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如何更好地解决“就业难”和“有活没人干”之间的矛盾?

屈晓东:解决“就业难”和“有活没人干”之间的矛盾,系统性解决劳动力供需错配问题,需要精准对接供需,核心是让“人”和“岗”高效匹配。这不仅需要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使其符合新岗位的要求,还需要优化就业服务,通过更精准的信息推送和更便捷的服务渠道,降低求职与招聘的匹配成本。

解决这一复杂问题非单一主体所能完成,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劳动者等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制定政策;企业需发挥用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院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劳动者应主动提升适应能力。从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重点在于提升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记者:不断兴起的新职业树起了就业风向标,如何把握好新职业带来的就业新机遇,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屈晓东:个人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新职业的价值,但仅有观念不够,更需要教育体系和社会培训机制提供系统性赋能,将兴趣转化为可就业的技能。

新职业初期可能缺乏标准,存在权益保障等问题。政府的规范、认证和政策支持至关重要,能提升其社会认可度,扩大就业规模。

企业是创造新职业岗位的源头,但单个岗位的出现不等于一个健康的就业生态。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集群效应,才能创造更多、更稳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