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省要闻
人社力量何以成为经济发展强大支撑 
——陕西“人社工作进园区”全链条保障政策落地人才扎根
时间:2025-11-11 14:3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园区企业在用工需求等方面也在不断变化。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社政策供给如何精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怎样更好契合企业用工需求?技能培训能否破解结构性矛盾?服务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人社力量如何成为园区发展强大支撑?陕西省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3年以来,陕西省人社部门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围绕人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这一主题主线,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抓手,推动人社工作提质增效,精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全链条保障企业稳健运行、产业高效运转、人才安心扎根,让发展动能在园区集聚、在企业释放、在项目落地中加速转化。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各级人社部门选派人社服务专员2800余名,累计帮助园区企业解决用工6.25万人次。

政策供给提质扩面 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在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的过程中,陕西人社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紧贴园区和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人社服务精准融入经济发展大局。

“全力推进人社干部、惠企政策、高效服务、信息平台进园区、进企业,更加主动、更加精准地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陕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明确了“一个总体目标”,即坚持面向产业链、面向重点项目、面向产业园区,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人社工作主动嵌入产业园区、直达重点企业,以高素质人力资源、高质量人社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全省人社部门持续丰富政策供给,实施巩固加强稳就业17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8条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制定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方面政策文件,支持企业稳定发展。

在陕西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的一线,企业正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实效。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在本地人社部门指导下,公司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见习补贴、扩岗补助、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多项政策,顺利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效减轻负担、稳定员工队伍。在富平县人社局支持下,公司建立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扎实破解用工瓶颈。人社干部还深入车间一线,围绕社保经办、招聘引才、劳务派遣等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企业加强管理、化解难题,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周鑫说。

同时,各地持续丰富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榆林市建立“人社工作八进园区”机制,将惠企政策宣讲、专场招聘对接、职业技能培训、人才精准服务等八大服务模块精准送进园区。通过设立服务专员、建立驿站等举措,推动人社服务从“窗口办理”向“上门服务”转变,着力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及时的全链条服务保障。西安市碑林区围绕政策宣传、用工保障、招商引资等服务事项,联合多部门高频次开展“人社政策进楼宇”“人社服务进驿站”“人社政策进企业”等系列活动。

从政策设计到精准落地,从园区到企业,从普惠到精准,陕西正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优的服务供给、更实的惠企成效,助力园区壮大、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同频共振。

用工保障提速增效 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

在陕西,企业用工保障正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从线上直播带岗到线下招聘集市,从政策上门解读到校企精准对接,人社部门正在为园区企业织密用工保障网。

走进陕西雁中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缝纫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几个月前,这里一度因为缺工影响订单交付。

人事组组长田梦婷回忆:“白水县人社局特别重视,帮我们想尽办法招工。”今年上半年,人社局不仅在厂区开了多场直播带岗,还多次带队奔赴甘肃庆阳、商洛山阳和洛南等地招工,联系1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终为企业招聘1200余名职工,其中700余人已成功入职。

服务不仅止于招聘。每个月,人社干部都会上门送政策、解疑问,确保企业及时享受补贴。得知企业缺技术人才,立刻牵线6所职业院校签订“校企地”合作协议,将企业设为就业见习基地,还协调十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协助引才。田梦婷说:“这些贴心服务让我们吃下‘定心丸’,也更有信心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陕西省人社部门主动服务园区企业,持续完善缺工快速响应机制,实施就业创业服务“十条指引”,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五百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人力资源促就业行动暨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园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渭南市全年招聘活动持续火热,形式多样:直播带岗、专场招聘、联合招聘轮番上阵,助力近万名劳动者顺利就业。紧贴企业用工需求,渭南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和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地还专门推出家政、养老护理、育婴等专项培训项目,助力产业人才升级。

宝鸡市建立外贸行业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双专员联络机制,宣传解读人社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3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21万个,帮助615户企业解决用工7959人,其中为扶风比亚迪解决用工2500人。

汉中市则把招聘会搬到了“云端”和“集市”。“直播带岗”吸引了超15万人次在线观看;略阳县的“赶集式招聘”更是接地气--招聘摊位和乡村文化活动同场举行,让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

从省到市县,从线上到线下,一系列务实举措正在化解企业“招工难”、劳动者“就业难”的双重困境,让用工保障更全面、就业渠道更畅通。

人才保障与服务升级 让发展动能更持久

陕西将“引才、育才、留才”贯穿园区发展全链条,建立紧缺人才目录发布、引进、培养、激励机制,让人才流动配置更加高效。

招才引智持续加码。当地人社部门依托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产业链企业定制高级人才寻访服务;会同省委人才办举办各类招才活动,组织1000余家链主、上市、科创企业招聘;带领20家链主企业赴哈尔滨“组团式”引才,将急需人才直接引入企业。第四届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吸引400余个项目团队、1000余名人才参赛,有效促进“四链”融合。

陕西普西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总部在陕西省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经理邓力萌表示:“回到陕西后,当地政府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和优质服务,支持我们科创企业发展。例如,厂房租金享受‘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还能获得现金奖励及专利技术奖励等。陕西各级人社部门在人才引进、人才公寓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支持。”

社会保障服务升级。陕西精简办事流程,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建设多险合一的社保一体化信息系统。2024年3月全面取消省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环节,514.67万人因此“无障碍”流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咸阳将服务送到园区“家门口”,推进人社干部、惠企政策、信息平台和高效服务“四进园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依托“数字人社”,推动多项服务网上办,企业办理养老保险少跑两次路、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52个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职工参保等86个高频民生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咸阳高新区筑梦创新创业基地工作人员杨璇表示,园区80多家制造、科技企业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专家基层行、招聘会等活动解决了招聘和政策获取难题。

安康市用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实行领导分片包抓、干部全员参与,组建人社干部+金融机构专员服务专班,深入企业一线,现场研究方案。贷款审批简化,开通绿色通道,贴息政策精准推送,缓解资金紧张,促进扩产、稳岗、带动区域经济。

在用工管理上,陕西实施“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选树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开展劳动法规宣传。针对平台经济用工,深入“京东”“顺丰”“饿了么”等企业调研,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等指引指南,推动企业用工更加规范有序。

从政策扶持到用工保障,从人才引进到社保优化,从线上服务到线下走访,陕西“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让园区更具活力、企业更有动力、劳动者更有信心,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绘就了人社服务温暖民生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