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夫在外务工,两个调皮的儿子在上幼儿园,婆婆也需要照顾,实在没办法去工厂上班,就从毛绒玩具厂领取加工材料在家里客厅进行加工,每天工作5、6小时,至少有36元的收入,如果婆婆帮点忙每天可以挣50多元。这样既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洗衣做饭,还增加了家庭收入。”家住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的李海玲介绍到,而这只是石泉县打造“家庭工坊”,解决留守人员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问题的一个缩影。
石泉是陕南国家级贫困县。地处秦巴山区、土地贫瘠,农业方面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该县还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秦岭生态保护区,工业发展受限,农民60%以上的收入依靠外出务工。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在家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这样的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若遇“天灾人祸”很容易返贫。
近年来,该县为解决留守人员就业脱贫问题,大力发展环保劳动密集型新社区工厂19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但是,仍然有很多像李海玲那样的家庭,不能到新社区工厂上班或保证不了上班时间。为此,该县量身打造了“家庭工坊”30余个,留守人员在工厂内领取一些毛绒玩具小配件,带回家中按工艺要求制作完成后,再交给企业验收,根据制作数量的多少领取相应报酬。
据悉,该县年内新社区工厂将达到27家,实现100户以上移民搬迁石泉新社区工厂的全覆盖。同时,随着群众需求“家庭工坊”也会越来越多,将有效解决留守人员就业与照顾家庭的矛盾,增加群众家庭收入,为贫困人员脱贫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文\郭家斌)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