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人社局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了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推荐免担保机制,全力支持大学生、贫困户、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如今,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已成为新趋势,大批“创业明星”“乡创客”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代言人”,他们联农带农“创”出一副就业致富“好钱景”,一齐奏响乡村创新发展的“主旋律”。
返乡做个“李子柒”
和农民一起“干大事”
肖倩——一位来自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唐家岭村“李子柒”式的励志女孩,大学毕业后,放弃稳定舒适的工作,瞅准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契机,毅然辞职回乡创业。
5年前,肖倩注册成立了陕西奇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可是第一次试水,由于没经验赔掉了近60万元。就在她觉得天都塌了,陷入绝望时,市人社部门为她“雪中送炭”,给予她50万元的小微企业无息贷款支持,让她重新燃起希望。边学边摸索的肖倩开始依托当地猕猴桃产业优势、借助陕西永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影响,做起了微商代理,公司慢慢走向了正轨。2019年,公司的电商销售额达到了1470万元,唐家岭村也被评为岐山县淘宝村。现如今,她经营的陕西永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占地64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集果品贮藏、果农培训、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的示范园区。通过产业托管、吸收就业、订单采购、入股分红、免费培训等方式,年带动3000户果农增收致富。通过创新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累计带动893户建档立卡贫困果农走上就业致富路。
轮椅上的养鸡能手
靠双手编织创业梦
“我虽然腿不能走,但双手还可以做事,可以坐在轮椅上养鸡呀!”看完《零起点办好养鸡场》这本书后,陕西扶风县天度镇强家村残疾人强永兵似乎被触动了,他暗暗发誓,要靠自己的双手顽强自立。
2017年在县人社部门创业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强永兵创办了扶风县天度镇自强养鸡场。“刚开始不习惯,手上没劲,也没有掌握喂养技巧,做起来很吃力,有时候用力不准,轮椅倒了磕破头、戳伤胳膊。”万事开头难,在不断地坚持和尝试后,强永兵终于能完成坐在轮椅上喂养的基本技能。就是凭着这股子劲头,他的养鸡场逐渐步入正轨。正当他谋划着大干一场的时候,强永兵的创业路上遇到了大难题——他倾尽所能新购回的10000只鸡苗嗷嗷待哺,每天新增的养殖饲料、后续资金又没了着落。在强永兵四处筹措周转资金时,县人社局创业担保贷款中心为强永兵办理了10万元免息贷款。目前,作为扶风县天度镇的养殖大户,养鸡场蛋鸡存栏15000多只,年收入40余万元,他彻底还清了所有外债欠款。
强永兵脱贫不忘众乡亲,他主动聘请村里的贫困劳动力到鸡场工作,使他们在务农顾家之余拥有一份1400元左右的收入,以微薄之力回报乡亲、回馈社会。
下足“绣花功”创业
带领姐妹们“家门口脱贫”
从制衣厂一线工人,到年销售300万元的返乡创业明星;从普通家庭主妇,到农村致富带头人。宝鸡市千阳县的王海燕,凭着自己的“绣花功”,带领家门口的农村妇女走上就业脱贫之路。
几年前,在上海打工多年的王海燕回乡创业,创办了“千阳县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但是由于规模太小,只能生产一些鞋垫、鞋面之类的产品,销售量少、利润低。要想让合作社起死回生,当务之急是进购一批先进纺织生产设备。可是以当时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借钱和贷款难度都相当大。当她四处为筹集资金犯愁的时候,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协助申请的8万元创业贷款解了她燃眉之急,县上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更是为她开启了创业之门。购置新生产设备后,合作社犹如焕发了新的生命,生产的虎头帽、虎头披风、虎头鞋、虎头枕、小孩肚兜等刺锈产品,不仅受到国内客户欢迎,还远销到了国外。随着收入逐年增加,昔日的小小合作社摇身一变,成了“千阳县金梦民间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如今注册资金达600万元,年产量35000多件,并且已有7款产品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合作社成立以来,她优先吸纳安置家庭困难的妇女务工,带动周边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就业3000多人,并组织专业人员主动上门对300多名居家不能外出、行动不便、交通闭塞的贫困妇女免费培训,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目前,合作社已与45户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签订5年帮扶协议,户均分红500-1600元,人均务工收入每月2000元,使她们依靠刺绣制作走上脱贫之路。(文\王荣刚 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