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风采
畅通最后一公里确保一个不落下
——陕西宝鸡做实做好社保扶贫工作
时间:2021-04-10 17:35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坚持把社保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社保扶贫。全市将符合条件的44.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缴费人员均建立缴费记录,60周岁及以上贫困人员全部及时足额享受待遇,实现了“应参尽参、应享尽享、应代尽代”和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城乡居保服务“双向”跟进的目标,为加快贫困人员脱贫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向数据比对精准锁定目标

“社保扶贫工作真细致,家乡没有忘记我啊。”拿着麟游县城乡居保管理中心从300多公里之外送来的、可凭此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社保卡,九成宫镇澄铭窑村的贫困人员石来发感慨地说。

20多年前,石来发到商洛市商州区治病,再没有回过老家。昔日的医院已变成了疗养院,与他同样境遇的老乡杨启林已经多年卧病在床,石来发还承担起了照顾老乡的任务。

据悉,石来发和杨启林两位老人就是在宝鸡市社保扶贫贫困人员清查中通过多部门联动找到的。贫困人员量大面广、情况多样,为了避免社保扶贫对象出现遗漏、重复的问题,宝鸡市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各养老保险生产库业务数据、人社扶贫信息平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数据与市扶贫办扶贫信息系统数据、民政低保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全市贫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数据库进行横向比对、纵向确认、多轮比对、分类筛选,使全市社保扶贫数据监测、统计分析、锁定对象、分类施策等工作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宝鸡市各县区积极对接扶贫、民政、公安等业务数据,精准识别确认本辖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重点对象,根据贫困人员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实现贫困人员参保信息、享受待遇情况及未参保情况的精细化动态管理。

“市级成立专门工作团队,畅通‘线上+线下’两种业务指导渠道,建立工作微信群与深入基层现场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层层指导县、镇、村三级,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缴纳保费,让到龄人员及时享受待遇。”宝鸡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社保扶贫,事关困难群众,工作推进必须事无巨细,精准覆盖各类需要保障的群体。为此,宝鸡市对新认定贫困人员、刚满16周岁、新毕业的全日制学生、刚满60周岁等贫困人员“动态清零”。对其中不属于保障范围、不符合参保领取条件的人员逐一核清查实原因并收集整理佐证资料,一些县区还实现佐证资料全部影像化、无纸化管理。

扭住问题关键解决“困中之困”

2020年4月,凤县兴隆场村的残疾老人齐雪梅将户籍从外地迁入该村,经办人员了解到她已经满60岁却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第一时间上门给她讲社保扶贫政策,帮她申领待遇。她和老伴经常对别人说:“我们没钱缴费,也领上了养老金,党的社保扶贫政策咋这么好呢!”

社保扶贫,啃的都是“硬骨头”。宝鸡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心存疑虑、经济拮据、联系困难、异地居住”四类贫困人员,耐心宣传、精心服务,为贫困群众织密了兜底保障的“安全网”。

--宣传动员解心结,让心存疑虑的贫困群众“放宽心”。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未充分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老年生活的重要作用、不明白参保缴费是为其个人建立账户储存养老金、不清楚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只顾眼前急,不算长远账,因而不愿参保缴费等现实问题,坚持从政策宣传入手,安排业务熟练的干部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与贫困群众交心谈话,为其算清经济账、养老账,让贫困群众认识到“缴与不缴不一样、缴早缴晚不一样、缴多缴少不一样”。

--完善政策降门槛,让经济拮据的贫困群众“缴得起”。针对就业不稳定、收入来源少、缴费有困难的部分贫困人员,宝鸡市在制定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两项机制”,整体提高最低缴费档次的情况下,专门为贫困人员、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保留原政策框架下的最低缴费档次,政府财政累计已为12.98万人次代缴保费731万余元,做到财政代缴政策不漏一人,减轻了贫困群众缴费压力。

--多方寻查堵疏漏,让联系困难的贫困群众“找得到”。针对部分贫困人员从业情况多样、流动频繁等难以联系的实际困难,宝鸡市人社部门交叉利用多种资源,与公安、民政、扶贫、计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摊开大网,开展“找人行动”。同时,积极动员亲友协助,追寻联系困难贫困人员的各种线索,建立贫困人员工作台账,排查消除参保缴费遗漏,确保参保、代缴、领待不漏一人。

--创新手段优服务,让异地居住的贫困群众“不用跑”。针对部分贫困群众长年外地居住、极少回家等办理业务不方便的情况,宝鸡市自主开发建设养老保险网上经办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参保登记、待遇申领、关系转移等业务“智能掌上办”。

双向提供服务消除后顾之忧

南坊新城小区是宝鸡市最大的搬迁点,居民来自麟游县7个镇60多个村。从大山里搬过来的田俊武老人对城乡居保服务跟进工作带来的快捷便利深有感触。他说:“住在城里小区,有个大厅专门给咱这不识字的老人办养老保险。我在家门口领钱,对着手机点点头就年检了。回到老家,村上的社保人员也经常过问,都操心得很,真方便得很!”

田俊武老人说的小区里的大厅是麟游县人社局专门在移民搬迁点设置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宝鸡市易地搬迁贫困人员28130人,符合条件的20447人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跨村(社区)搬迁的11189人,村(社区)内搬迁的9258人。

田俊武老人的感慨,是宝鸡市加强易地搬迁贫困人员社保服务跟进所带给群众满满获得感的反馈。为更好服务搬迁群众,宝鸡市为每个安置点新设或就近确定劳动保障站,承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易地搬迁贫困户参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业务咨询、宣传,参保业务办理、指导等工作,为其在原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两边同时建立“双台账”、享受“双向服务”,妥善解决了因户籍与居住地分离造成的经办服务脱节难题。

2020年10月15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人社部在京召开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宣讲暨扶贫日宣传活动大会,宝鸡市社保扶贫作为社保扶贫工作全国唯一受邀单位,赴京宣讲了社保扶贫工作经验。如今,宝鸡市在社保扶贫的道路上依然在探索和创造着更多的新鲜经验。(本报记者王永 通讯员:陈继忠  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