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社局积极发挥区治欠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优势,构建“一窗受理、两项服务、三级网络、多方联动”的“1236”诉前维权模式,形成“工会主代、人社主办、司法主援、公安主突、法院主审、检察主督”的维权部门联动机制,发挥部门间优势互补、效能衔接的合力,有效促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窗式受理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谢谢你们,我只打了一个电话,工资就要回来了!”近日,黑龙江省海伦市郑师傅乘坐火车专程来到陈仓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送上一面锦旗,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今年8月,郑师傅等12名农民工致电陈仓区人社局“一窗式”受理大厅,称他们在陈仓区某工程项目工地务工,因结算纠纷,项目还拖欠他们19万余元工资。接到电话后,陈仓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启动案件快办程序,立即对郑师傅等人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核实,仅用20天就将12名农民工的工资足额发放到位。
陈仓区人社局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打造“一窗式”受理服务,对所有渠道、所有类型的劳动纠纷严格执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业务运作模式,实现关联事项一次办理、集成办理。截至目前,投诉举报中心接待来访群众1399人次,处理举报投诉案件624件,办结率100%。
开展宣传援助两项服务 当好普法宣传员
“前几年,老板欠钱不给,我们也不知道该怎样维权。现在,求助于政府部门,通过合理合法的维权渠道,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感谢政府部门为我们撑腰!”陈仓区某大桥工地农民工李师傅对人社部门维权普法进项目、进工地的做法连连称赞。
为让农民工群体知法、懂法、用法,合理合法维权,陈仓区人社局持续做好“普法宣传”
“法律援助、救助”两项服务。他们深入企事业、工地一线,大力宣传《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项开展“《条例》法律大讲堂”活动,聘请专业律师,上门普法,提供法律咨询。同时,开通援助绿色通道,简化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实现当日受理、审批、指派工作,优先、快速提供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援薪案件162件,为162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10.7万元;司法救助2人,涉及资金1.5万元。
构建三级网络调处机制 筑牢治欠保支防火墙
陈仓区人社局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为重点,建立区人社局、镇街、企业三级治欠网络调处机制。以区治欠办为龙头,各成员单位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以镇(街)“防欠薪”排查化解组为中坚,对上联络区治欠办,对下指导辖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以工程建设项目“无欠薪”管理协调组为主体,构建起三级网络调处机制。全区通过专题培训、纳入考核、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建立“动态监管问题清单”,由“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转变。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中,“预防欠薪”排查化解组协调处理欠薪案件4起,“无欠薪”管理协调组协调处理欠薪案件8起。
多方联动强基础当好根治欠薪排头兵
今年8月,辖区某公司18名农民工来到陈仓区人社局劳动仲裁院,反映公司长期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拒不支付。公司目前已被多家原告起诉,账户也被法院查封。鉴于案件情况较复杂、涉及人员较多,陈仓区人社局当即决定启动多方联动机制。
接案后,人社局立即联系法律援助中心,委派两名律师协助农民工收集证据,准备相关法律文书。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的当天即立案,向涉案公司送达应诉、开庭通知。
由于该公司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公司负责人负债严重,不配合劳动监察大队调查取证,区人社局协调区总工会、陈仓公安分局、陈仓法院及属地镇街,约谈相关人员。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达成分期付款方案。今年以来,陈仓区人社局通过多方联动机制,共为1955名劳动者追讨工资2545.2万元。(文/文超)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