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风采
渭南:“人社工作进园区”走深走实工作纪实
时间:2024-09-11 16:09
来源:渭南市人社局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我们主要是做成衣的,最近订单很多,工人严重不足,现在屏幕下方是我们的招聘岗位,欢迎大家咨询应聘!”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岗专场活动,直播屏幕上招聘岗位一目了然,招聘方是白水县雁中制衣公司,组织方则是当地人社部门,正受到很多应聘者的“围观”。

今年三月,白水雁中制衣涌入大批订单,这些订单工量大、工期紧,车间“马力全开”,仍然忙不过来。“急须招工!可是短时间内咋能填补起数百名用工‘缺口’?”公司人事组组长田梦婷愁上心头,急得团团转。正在发愁之际,当地人社部门的人社服务专员主动来到厂区找到她,提出为企业通过直播带岗的方式招引人才,几场直播下来,很快就招到了近400名高素质的工人,解了公司用工燃眉之急。不仅如此,雁中制衣作为白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白水人社部门积极发挥用工洽谈、岗位展示、直播带岗、劳动争议调解等就业保障机制,深入周边市县和辖区内镇村广泛宣传企业招工信息,联系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主动对接甘肃庆阳、延安、铜川、商洛等周边市、县人社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校、企、地”三方合作,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今年共为雁中制衣一期招聘员工709人,计划为二期建设储备员工900人,目前已招聘550人。

这是渭南人社部门开展“人社服务进园区”工作以来的一个缩影。我市人社部门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作为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的总牵引、总抓手,持续开展人社服务“六进”行动,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招聘、劳动关系等人社工作主动嵌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以过硬作风和多项精准举措将人社工作推向基层,直达重点企业,满足产业园区以及入驻企业在用工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人社服务新需求。

融入一线 主动服务“暖心田”

“今年企业将收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7.43万元,两年来,累计收到稳岗返还资金107万元,共惠及我们企业职工3000多人次。这笔资金我们可以用于职工生活补贴、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业务主办王小婷,指着市人社局2024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公示高兴地告诉记者。

真金白银释红利,让企业放心大胆“拼”经济。我市人社部门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主动上门走访,严格落实稳岗返还政策以来,不断加大纾困扩岗支持力度,放宽申领条件,扩大政策覆盖面,持续推动稳就业、稳岗位,采取 “不见面、免申即享、后台比对发放、直接到账”模式,快速、简便、高效地发放稳岗返还资金。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两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245.68万元,涉及企业720户,惠及职工63683名。

“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的用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了公司发展的一个‘头疼事’,临渭区人社部门派人社专员主动下沉到我们公司‘问诊把脉’,宣讲和落实就业补贴政策,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在渭南人社召开的“人社服务进园区”企业代表恳谈会上,渭南百草王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王敏动情地说。

人社部门把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地、人力资源的汇聚地、人社服务的主阵地。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坚持面向产业链、面向重点项目、面向产业园区,全力推进人社干部、惠企政策、高效服务、信息平台进园区、进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推出一系列便企助企措施,以更加主动、更加精准的人社工作服务,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沉下去送服务,人社工作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将“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作为重点工作,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出台《渭南市全面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全市人社系统252名服务专员,主动靠前深入园区(企业)、校园、社区(村)、商圈、项目工地、产业链等827余个服务阵地。

走进企业调研,送上惠企利企政策“礼包”。我市人社部门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多次深入园区走访、调研,收集产业园区及企业发展需求,查找人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研究人社工作服务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推动政策有效供给,将相关规范性文件、劳动用工政策法规、惠企利民政策服务清单印制成惠企政策礼包36000余册;以创业促进就业,组织创业培训141期3515人,发放补贴154.8万元,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599笔9.25亿元,支持创业成功6085人,带动就业14300余人;精准企业需求,向1091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998.97万元,惠及职工9.1万人。

同时,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对接联系园区企业,策划组织了“欠薪隐患排查”“春风行动”专项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零工市场直播带岗活动”等特色活动,“点对点”掌握企业所急、所需、所盼,助企纾难解困;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收集、编制《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共涉及 10 个县市区,包括 76 个急需紧缺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目录在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沉浸“六进” 架起服务“连心桥”

今年6月19日,渭南市人社局联合经开区共同组织渭南市2024年人社工作进园区暨“才聚经开 逐梦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场活动,渭南师范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开区相关企业等150余人来到经开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园区和渭南国控精工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你在现场帮我问问这个公司的工资是个啥情况?还有就是他们提供宿舍吗?”因有事未能来到参加这次活动的陕铁院毕业生王梦,遥控“指挥”现场的同班同学,迫不及待地让同学打开视频通话,“沉浸式”感受渭南国控精工绿建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环境、薪酬待遇、员工公寓、就餐环境。

在现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企业进行了“面对面”就业供需对接,人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毕业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架起一座“双向奔赴”的“连心桥”。

这场“双向奔赴”,是我市以“六进”(进园区、进重点企业、进产业链、进商圈、进校园、进社区和村)行动推进“人社工作进校园”活动的一个亮点。

“这次合作,既是双选,又是双赢。通过人社部门‘牵线搭桥’,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行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人才,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在供需对接上,市人社部门在渭南师范学院等3所驻渭高校,组织举办了多场就业创业活动,深入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实施专项帮扶,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226场,发布岗位17.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6万人次。同时,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新增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近万个见习岗位,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 赋能企业“新动能”

“这个视频的配音和视频的情境有点冲突,是不符合抖音、快手的流量推送机制的,要想让‘平台’识别并愿意推送,一定要满足画面、音效、情境的完美契合。”今年7月,由富平人社部门主办的富平县特色产业电商直播人才进阶培训班开班,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富平分院的高级讲师正在为培训人员讲解获取流量实用技巧,连续几天的培训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电子商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近年来,富平奶山羊和柿子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网络销售渠道成为十分重要的销售渠道,对增加群众收入效果十分明显。懂网络、会直播、能销售的“网红”创新人才十分走俏,看到这一情况,当地人社部门走进圣唐乳业、富平九合上合生活馆等园区企业,及时邀请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等专家团队,为园区企业直播销售团队进行专业培训,电商直播培训进园区,为园区进行创新赋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发现和挖掘一批优秀的电商直播创业者持续跟进孵化,培育一批本土特色产品直播网红和电商精英,让群众一技在手、倚技而业。截至目前当地人社部门在全县16个镇(街道)开办特色产业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班20期,惠及学员近2000人。

事业风鹏举,人社开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们人社部门要立足职能,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前,紧扣‘三个年’活动要求,扭住‘人社进园区’这个总抓手,切实为园区和入园企业提供‘主动联系、靠前服务、精准对接、方便快捷’的人社服务,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健全长效机制,将更多的工作力量、更优质的人社服务向园区汇聚,走通人社服务的‘最后一米’,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