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风采
渭南市养老经办处: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通审按下经办“快捷键”
时间:2024-10-30 11:51
来源:渭南市养老经办处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渭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更多创新措施,着力让“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到实处,9月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通审,为全市经办服务带来了崭新变化,让群众更好地体验到了经办改革带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打破属地壁垒 提高经办效能  

“业务通审完全打破了属地壁垒,整合了经办骨干力量,有效解决了人员与业务畸轻畸重的突出矛盾。”大厅窗口负责人徐宏文说。渭南市养老经办处窗口业务量比较大,以前机构一审、二审均为一名工作人员,最多的时候一人要面对上百单业务,审核速度自然就慢了,现在由通审团队实时在线接单,业务随签随审,经办效能一下子就提高了。  

渭南高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的张艳丽目前是通审团队成员,身处经办一线已有30年,她认为,业务通审改革为养老经办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景象,有效发挥了全市系统经办人力资源作用,避免了跨机构审核带来的反馈滞后,从源头上解决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通过即时和限时办结的有力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更省心、更舒心、更放心。另一方面,加强通审团队成员调配,有效缓解和化解了业务量大的经办机构人员压力。  

统一审核标准 实现无差别受理  

“以前办理业务,只要逻辑上资料能印证就可以了,感觉比较模糊。现在有了统一标准,只要资料齐全就能很快办好,谁来办都是一个标准。”王思卓表示,规范化为办理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更关键的是彻底消除了经办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统一的经办标准是实行业务通审的根本,是通审人员审核的准绳,更是受理人员经办的规范。为此,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先后拟定了《渭南市企业职工养老业务通审工作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企业职工养老业务通审经办服务标准》,重构了审核体系,统一了经办及审核标准,理顺了审核流程,明确了职能和责任划分,确保经办和审核全市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流程。  

“我们以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全市业务通审标准进行了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料和流程,实现养老保险经办业务全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业务审核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业务审核科科长冯争焕说。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办事的企业群众真实体验到了速度与温度。渭化集团社保经办人方青圆觉得现在办事变轻松了,“办理资料和流程,网上公布得明明白白,办理到哪一步也能看到,即使有问题的办不了,也会给出明确的答复和建议。” 

单线审变“盲审”筑牢安全防线  

“全市域业务通审”以受理与审核分离为原则,破除了固定的单线审核流程,转变为随机多线互通式审核,业务预期通道变多了,经办服务不会拥堵了,但对企图“人情办”的某些不合规业务,会“堵路”的监督人却变多了。

“以前审核都是本机构的人,大家都相互认识,签而不审、随意通过、人情审核这些都可能出现,现在都是‘盲审’,系统随机派送,做到了受理不审核、审核不见面。”渭南高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副主任申双林说,通过风险业务随机交叉审核、内部重点监督,减少了主观干预,实现了客观透明,防范化解了经办风险,筑牢了基金安全防线。  

“盲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责任比较清晰,后台通审成员在审核中都要履行审核责任,这样也倒逼前台经办质量不断提高。申双林现在也是通审团队的成员,“以前高新区的业务量相对较少且单一,现在审核中经常会有一些难点业务、复杂业务以及不常见业务,除了自己多学习,大家也经常作经验交流,促进经办能力不断提高。”  

服务无止境,唯有日日新。渭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加快实现全市通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截至10月底,13个经办机构累计通审业务1万余笔,经办服务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