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风采
西咸泾河新城: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11-07 16:27
来源:泾河新城组织和人力资源部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带就业,充分就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解决企业招聘和群众求职“双难”问题为导向,从就业政策落实、就业环境改善、就业观塑造等多方面着手,协同发挥项目、产业、人才和就业政策相联合的倍增效能,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搭建起企业招聘与群众就业的桥梁,筑牢了共同富裕基础,为泾河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能。

汇聚带动力,以需增供,扩大就业容量。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就业。泾河新城在“一核三新”战略牵引下,围绕项目建设这条“主线”,猛攻有效投资,强招引、促配套,全力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大岗位需求,有效保障了辖区群众“有职可求”,企业“有人可用”。2023年签约项目97个,总投资912.45亿元,3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位列西咸新区第一,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陕煤研究院新能源、西部超导研发生产基地、泾河崇文智慧康养产业园等省级项目带动新增岗位5326个,累计带动就业4486人。二是以产业发展带动“链上”就业。泾河新城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谋划布局了先进制造业、智能家居和文化旅游3个重点产业,引育光伏、氢能、生物医药大健康、茯茶等多条产业链,打通了势如破竹的“链”式发展路径。2023年以隆基、德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48个主导产业类项目,拉高西咸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两项数据均位列西咸新区第一,呈现“量”与“速”的快速爬坡、迅猛增长的态势,龙头带动、链上发展快车道的局面已然成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汇集使得研发、管理、生产、服务等各类型岗位大量涌现,也促使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面对光伏产业用工“大”、氢能产业用工“尖”、铺丝及生物医药等产业用工“精”的特点,累计举办分行业、分工源、分地区的各类招才引智活动29场,发布岗位10521个,实现助企引才8624人;三是以创业孵化带动返乡就业。在茯茶镇创建返乡创业园区,并获批2022年度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成为新城首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区级“西咸茯茶工匠”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创业约5600人,基地在孵企业(商户)365家,帮助双赵等周边村3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鼓励创业创新,吸纳附近富余劳动力,助力多元就业的范本。在孵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双创助推器”作用,切实解决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9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486家,发放创业补贴243万元。

发挥支撑力,以策赋能,提高就业质量。一是以就业辅导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就业观。坚持党建引领就业的思路,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群众,组织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红色就业信息亭 就业指导员”模式建立起就业信息传递 就业观塑造的联动服务体系,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进社区、进村组的“三进”讲座60余场,分析就业形势,分享求职技巧,匹配就业岗位,引导女性求职者、就困人员、富余劳动力等各类群众建立正确就业观、劳动观,辖区群众就业意愿明显提高。二是以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便捷群众“家门口”就业。瞄准“企业用工有保障,群众就业促增收”这一就业工作主线目标,构建“1 3 N”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镇—村三级易就业服务体系,有效衔接社会事务管理业务,充分发挥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员服务的纵深覆盖优势,将就业服务的“触角”深入园区、村(社区)、景区、商业体等社会单元的“神经末梢”,激活泾河新城人才市场、“泾通人才”小程序、就业服务微驿站等就业服务“工具”,夯实民生之本,地区薪资水平明显提升。三是以职业培训破解结构性失业。坚持产业发展与技能培训相适配,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业人员培养并举,设置符合本地产业需求和群众可发展的工种,累计开设培训108期,4861人参训;通过打造园区就创业驿站,助力氢能、茯茶企业成长,针对茯茶文旅产业用工需求,组织周边226名群众开展茶艺师技能培训并实现就近就业、创业,65人取得茶艺师等级证书,有效解决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地区中长期用工需求趋向稳定。

释放聚焦力,以圈聚才,助推充分就业。一是以见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政校企座谈会“引进来”和校招活动“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高校“朋友圈”,拓展了政校企合作的范围,累计与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10家高校达成合作;通过“订单班”“学子看泾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累计吸纳见习人员500余人,充分释放见习作为就业“缓冲区”的积极作用;二是以零工市场促进富余劳动力及就困人员就业。针对项目建设的大量用工增长,建成西咸新区首家人才(零工)市场,利用大数据手段持续监控人力资源供需,靶向项目建设单位短期用工和群众零散就业的需求,推出“一站式”零工保障服务,提供求职登记、现场面试、岗位直推、保险购买,送工上岗等“串联”服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助力1000余人就业;三是以人才工作“四梁八柱”,吸引高层次人才入区。泾河新城谋定而后动,坚定构建“人才 产业 就业”工作的“四梁八柱”,营造出“爱才、敬才、留才、惜才”的引才氛围,充分释放以才引才的“葡萄串效应”,做到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通过源源不断引进人才,产生“滚雪球”效应,让群贤毕至、人才辈出,把人才“朋友圈”越拓越大。通过“领军人才泾河行”“乐居乐业”政策等多项举措,今年累计已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7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21名行业领军人才先后赴泾河调研,目前已落地新能源、新材料企业2家,西安交通大学校企研究院1个,有效推动产学研衔接,达到以“领军人才”吸引行业人才的良好生态。四是以西安都市圈(高-泾-三)功能组团人力资源合作联盟,促进周边地区群众充分就业。泾河新城联动高陵区、泾阳县、三原县成立西安都市圈(高-泾-三)人力资源合作联盟,共同签署了《人力资源合作联盟协议》,通过搭建区域就业合作互通桥梁,协作开展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招聘、劳动力信息监测、劳务品牌培育、服务机构互通、查询事项通办等服务,实现就业服务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区域性人才共引、发展共赢。此外,还组织“高-泾-三”60余家重点民营优质企业举办2024年西咸一体化秋季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335个,涵盖新能源、先进制造类、商贸服务类、现代服务类等类别,为区域群众搭建家门口就业桥梁。

在秦创原·氢合湾园区,西咸新区首家园区就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在园”档案托管、上门政策宣讲、动态问需等19项服务,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人才公寓”“泾彩巴士”、园区健身房、游泳馆等交通文娱配套设施的打造让人才不出园区尽享多彩生活;泾河新城体育中心、艺术中心等文化消费综合体的建设更会为人才乐居乐业提供更优环境,满足人们对职业幸福感、生活满意感的需要,真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