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扶风县人社局将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样板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基层人社服务的强力抓手,采取“模块嵌入、业务融合、联合建设”方式,依托运营成熟的“扶风县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大力推动服务站点标准化、便捷化、多元化建设,力争实现劳动关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微循环”,着力构建起“一厅五员”的和谐共创体系,畅通了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共同缔造和谐劳动关系。
聚焦站点标准化,打造保障职工权益“指挥部”。按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创建要求,年初,县人社局联合总工会、司法局,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快推进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一是增强站点服务功能。联合县总工会、县司法局等将劳动监察执法、劳动仲裁调解、职工权益保障、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户外劳动者驿站、心理咨询室、“人社 工会 司法”工作室等要素植入服务站,实现能效叠加。组织法律援助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障监察员、集体协商指导员分设席位、集中入驻,为辖区企业和劳动者开展劳动纠纷调解、法律咨询、集体协商指导等18项服务,实现了“一厅五员”综合维权调处“指挥部”,联手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二是配备专业服务队伍。目前,县人社局主管副局长为站点负责人,选派3名有监察员、调解员、协调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专职负责,还聘任了1名金牌调解员和3名专业仲裁员、律师担任兼职调解员,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设置和资源匹配。专业人员为辖区企业和职工提供劳动法律宣传援助咨询、用工管理诊断服务;指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方式,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做好劳动纠纷调解、职工心理疏导等工作,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软实力”。三是开展综合指导服务。公共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工作人员不定期进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帮助解决困扰企业4大类19个方面问题,指导开展工资集体协商7次,规范企业规章制度27项,防范劳动关系领域风险,受到了企业普遍认可。同时,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构筑多元调解新格局,最大化整合各部门资源,健全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人社 司法 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协商调处纠纷32件,释法阐理劝解43人,减轻了仲裁诉讼压力。
聚焦功能多元化,当好法规政策宣传“服务员”。结合中心建设布局和日常管理,今年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机制,悬挂服务内容、受理程序、管理制度等,规范中心服务及管理,积极探索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服务标准。一是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线上 线下”平台进行站点推广宣传,向群众介绍建站背景、工作职责,宣传站点运行情况及服务方式,扩大服务站点知晓度,引导劳动者及企业需要劳动法规咨询等帮助时可求助服务中心。同时,及时总结中心运营经验做法,充分利用扶风人社微信公众号、陕西工人报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一厅五员”工作经验被陕西工人报推介。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宣传推介15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待法规政策咨询400余人次,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实施精准分类指导。按照全点覆盖、精准对接、分类负责的原则,人社、工会、司法服务专员主动对接服务,在接到维权咨询、需求电话后,快速分类处置,政策咨询类1小时内处理完结,合规指引类2日内处理完结,矛盾调处类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做到有效解决,及时反馈,并主动接受企业、群众评价。截至目前,已服务劳动者240余人次,为企业调处欠薪纠纷9起,指导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78人。三是提供多元维权服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人社、工会、司法联席会议3次,研究调度有关劳动关系工作,深度参与日常劳资隐患排查,坚持清理与防范并重,切实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借助“人社工作进园区”行动,组织6名业务骨干走进园区,提供惠企政策普及和用工需求调查,推送零工信息、劳动维权资讯等11次,通过以案说法宣传权益保护、工资追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争议仲裁等法律知识,打造劳动关系服务信息圈。
聚焦服务便民化,甘作劳动关系和谐“助推器”。今年来,围绕企业和职工关注的“急、难、盼”问题,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模式,总结推广劳动关系领域社会治理“枫桥经验”,坚持“进门好商量、坐下好协商”方式,调处纠纷,共促和谐,着力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品牌。一是优化站点服务环境。服务中心内采取会客厅方式设置,设立接待咨询区、协商沟通区、心理咨询区,变传统“坐堂问案”为圆桌谈心,“零距离”为企业和职工提供贴心温馨的解答问询。通过普法宣传、政策解答、风险提示、心理疏导、维权指导、法律援助等途径,在潜移默化中预防矛盾发生和激化,使当事人净心明智、消除隔阂,舒缓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误解与分歧,营造“和为贵、调为先”的协商氛围。二是推行订单式上门服务。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运作标准及服务规范,根据辖区企业特点和行业特性,采取“企业点单、按单配人、主动上门”的按需服务工作模式,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上门服务。组织开展仲裁员调解员联系园区、劳动关系协调员包企业、人社服务专员、人社惠民政策进企业等5次专项活动进园区,有效服务工业园区29户企业1100多名劳动者。三是靠前准确“问诊把脉”。服务中心贴合工作实际,听取群众意见,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 部门联动协同 企业内部集体协商”三联议事协商机制、“需求清单 共享资源清单 服务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将业务延伸到镇街、园区、企业前沿。结合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指导8户企业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风险预警机制,推行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闭环联动机制,营造事务共议、难题共解、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是畅通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是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矛盾、提高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一年多来,扶风县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合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相关职能为一力,共同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共同参与的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共建、共治、共享枢纽平台;融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为一体,畅通调裁审衔接,建立健全县域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相关工作机制;集多元调解、专业法援、调受(立)衔接、裁审衔接、应急处置等功能到一起,依法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咨询援助等集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走出中心、走进企业,深入园区,摸清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双方的痛点、难点和管理堵点,以“把实事办到企业和老百姓的心坎上”为标尺,纠偏企业的用工管理混乱、化解劳动者职场困扰,实现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目前,在基层劳动关系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指导下,有1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被省人社厅认定为“金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家企业创建成省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示范单位,2人被评定为全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荣誉。(通讯员 魏亚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