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中市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增收目标,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细化50条工作举措,探索“75544”模式,一体推进援企稳岗、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促进增收工作。1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质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5.7%和7.3%,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2位,实现就业增收“开门红”。
实施“七个一批”拓岗位。把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紧密衔接,打好政策优势叠加“组合拳”,推动产业延链拓展一批、民营企业吸纳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一批、民生服务开发一批、非遗产业承载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政策岗位挖潜一批,精心组织“春风行动”和“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招聘活动180余场,挖掘本地就业岗位1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帮助本地1520家用人单位招工引才7632人。
创新“五种模式”优服务。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建成6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和14个零工市场;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等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就业服务;加密就业招聘活动频次,常态化举办“零工早市”“招聘夜市”“就业集市”和“岗位超市”等人岗对接匹配活动,着力提高招聘会效果和上岗签约率;深化人社工作进园区,完善人社专员服务企业机制,帮助企业引才、群众就业;规范发展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培育10个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探索“共享用工”模式,发挥其招工引才促就业作用。
推动“五个强化”提技能。强化培训阵地,推动技工教育联盟实体化集团化运作,打造5个技工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培育50个优质培训机构。强化“三率”考核,将短期培训补贴发放与培训后就业率、取证率、本地就业率“三挂钩”,提高培训实效。强化订单培训,推行“岗位需求+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维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组织订单定向培训1500余人。强化校企合作,建立院校机构访企问需、政校企联席会议、“揭榜领题”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化资金监管,对政策性补贴技能培训实行开班审批、实名制备案、视频监控、第三方审核等全过程管理,开展培训效益评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突出“四类群体”强帮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融入汉中计划和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抓实抓细岗位挖潜、招聘服务、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工作,确保全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1万人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帮扶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有就业意愿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100%。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政策,全市外出务工稳定在60万人、市域内转移就业35万人、脱贫和监测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3.86万人以上。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探索“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强化困难人员援助救助,落实公岗安置、临时救助、残疾人就业保障兜底政策,实现困难人员就业4500人、残疾人就业46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狠抓“四轮驱动”促增收。从发展壮大产业、培育经营主体、支持自主创业、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收入增长机制、兜牢三保底线等方面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努力增加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经营性四个收入,确保实现增收目标。今年1季度,全市劳动参与率达65.6%、就业人口比达63.3%,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和1.1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扬趋势,居民就业增收信心不断提振。(文/赵斌 李文铎)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