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关乎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稳定。近年来,市人社部门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创新服务模式,从“家长沟通”破题,以“见习岗位”搭桥,用“专场招聘”铺路,用接地气的就业服务打出“组合拳”,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在家乡稳定就业。
就业焦虑从家长破题
“8月我们要开展4场‘高校学子和家长企业行’活动,邀请家长和大学生一起走进我市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秀企业,现场看企业工作环境,听企业讲薪资福利、晋升通道等,通过家长的力量,助力学子留铜就业创业。”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解释,家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信息把关人,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对本地企业了解不多,通过“高校学子和家长企业行”这样的“沉浸式就业体验”活动,让他们了解到自己身边也有“高大上”的企业,环境优越,薪资待遇也不差;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收入可观还能陪伴家长,幸福感会显著增强。家长的认同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学子和家长企业行”首场活动,市人社部门组织大家走进新材料产业园,实地了解我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状况,感受“家门口”的就业环境。
“让高校学子进企业参观体验”这样接地气的就业服务活动,是人社部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工作任务之一。每年寒暑假,人社部门都会组织大学生走进我市重点企业参观了解,实地感受铜川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人文积淀、创业环境,激发大家来铜川就业创业的信心和意愿。
见习岗位锻造就业能力
7月底,在市政府见习的大学生们走进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陕西未来造科技公司、陕西鑫材鼎速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开座谈会畅谈就业意愿。
“这些见习的高校学子大多是大三学生,就业工作就是要靠前服务,让大家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规划就业。”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见习大学生张槿仪表示,以前只是在铜川生活,完全不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参观了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装备制造产业后对铜川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铜川这些年正在创新发展,“如果可以,我希望以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企业发展作贡献。”张槿仪说。
近年来,我市将就业见习重心由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今年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095个,办理见习的638人中有403名在企业见习。
见习生张子豪说,见习让他从学生变成了工作者,感谢见习经历对自己的帮助。
搭建平台助力精准就业
夏日傍晚的新区阳光广场人来人往,市人才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把就业宣传点设在人员最密集的文艺活动演出场所附近,为人才招聘增添了“烟火气”,吸引了多名求职者前来咨询应聘。
新区咸丰路街道野狐坡村的王女士找到工作人员说她儿子的情况,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上班,去年回来之后就想在家乡找份工作。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她登记信息,并为她推荐了几个适合她儿子的工作。
这是人社部门创新开展的“人才夜场招聘”活动,晚上6点至9点在新区阳光广场、荣盛广场等人员密集区举行,为很多群众提供了就业信息。
人社部门还深入重点企业,上门开展政策宣传,精准推荐高校毕业生,送人到企到岗。上半年,17名高校毕业生和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见习意向,其中9人通过招聘和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约,目前已就业。
去年以来,我市发布了“2024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及“2024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普通人才需求目录”8期,还发布了“2024年度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专向目录”,各类需求目录涉及企业169家,岗位需求363个,需求人数1450人。
结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等专项活动要求,人社部门组织全市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及直播带岗活动118场,累计参会单位2094家,提供岗位5.2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1.8万余个)。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