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人社局作为辖区有34所高校的中心城区,始终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就业服务、多元协同联动、强化能力提升、做实就业帮扶,持续精准推进青年就业服务各项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服务体系
一是前置就业服务。在市人社局指导下,雁塔区联合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陕职院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落实专人负责、专门场地及经费保障,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就业服务。二是优化工作机制。总结高校就业驿站运行经验,建立“1+6+N+1”一站式、全链条高校就业服务机制(1个政校协作就业服务驿站牵头、6项常态化服务功能、N个下沉服务的二级学院“乐业小站”、1131延伸服务),累计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6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3.6万个,服务毕业生超4.5万人次。三是探索智慧服务。驿站设立数字智能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刷脸”即可为毕业生提供简历诊断、指导分析、岗位匹配、政策查询等自助服务,同时高频次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等线上服务,就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二、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就业质效
一是密集开展招聘活动。今年以来,举办“千企高校行”“职引未来”等一系列校园招聘活动52场,提供近3000家企业岗位信息6.9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500余人。二是搭建校企协同平台。联动辖区数字运营、低空飞行等新兴企业,建立6个校企共建就业实训基地,实战化、项目化、定制化开展就业服务,实现订单式达成入职意向,提供校内实习岗位1000余个,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用人需求的有效衔接。三是就业政策精准直达。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五个清单”,及时发布致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公开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招聘、就业补贴、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等全方位政策保障。
三、多元协同发力,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建立青年就业驿站。联合团区委建设实体化、专业化、数智化青年就业服务驿站,聚合人社政策资源及团委组织服务优势,实现效能倍增,常态化面向青年群体开展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上线1年多来,累计举办就业服务活动53场,服务2300余人次、促进就业346人。二是联动开展综合服务。联合组织、文旅等部门,开展“万名学子看西安-新质生产力在雁塔”“国防七子看雁塔”“乐业雁塔·智创未来”毕业季等活动,组织辖区重点企业提供岗位支持及消费礼遇,构建“就业支持+创业孵化+城市礼遇”全维度服务矩阵,助力毕业生融入社会、实现价值。三是深入挖掘岗位信息。联合街办及科工、商贸等行业部门,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活动,累计挖掘市场化岗位信息1.2万余个,既为企业输送适配人才,又为毕业生拓宽就业路径。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支持,下半年再度征集上报面向毕业生公开招聘岗位。
四、强化能力提升,增强就业能力
一是促进就业技能提升。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求职能力实训,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开展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2883人。二是持续开展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今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25个,累计101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280个,为230名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服务。
五、做实就业帮扶,兜牢保障底线
一是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严格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对已接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人一册”建立动态台账,精准落实“1131”就业帮扶政策。在精准开展帮扶的同时,多渠道宣传就业典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对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对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建立2家就业援助基地和公益性岗位储备,及时确保兜底安置。二是联动开展服务攻坚。充分利用“家门口”就业驿站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通过“需求采集-能力提升-岗位匹配-就业落地”全链条服务,打通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发挥雁塔区零工(商圈)驿站的资源及便捷活跃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灵活就业选择。
下一步,雁塔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发挥好青年就业驿站的阵地作用,在拓展岗位、精准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贡献力量。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