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风采
宝鸡:八策共施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时间:2025-08-26 15:08
来源:宝鸡市人社局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今年以来,宝鸡市人社局按照全省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总体部署,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紧盯关键指标强发力、聚焦重点领域求突破,坚持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调度常态化,八策共施强攻坚,以冲锋姿态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访企拓岗位稳就业。持续开展干部联企活动,全市341名市县级领导包抓373户重点企业,定期走访对接,帮助解决问题。组织人社干部入企探岗200余次、归集岗位1万余条。加大人社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全市减收失业、工伤保险费1.18亿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05.95万元,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编制发布《宝鸡市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围绕新质生产力、消费新热点、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征集岗位1.3万个,不断强化市场化岗位供给。

服务入园区促发展。深入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1个专班、6个合力组协同发力,确保人社服务直达园区、精准滴灌。发放“你问我答”人社政策口袋书,推送《劳动用工常见问题解答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指导手册》,深入岐山县蔡家坡装备智造产业园、陇县苏陕工业园等发放宣传资料5800余份,提升人社政策知晓率。指导麟游经开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创建培育和区域性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工作试点,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对接园区企业432户次、收集解决问题需求180条,帮助615户园区企业保障用工7959人。

挖潜扩总量兜牢底。落实政策性岗位“只增不减”要求,发布公务员招录计划1067个、事业单位招聘计划978个,均居全省前列。有序实施市属公立医院医药卫生类人员、市属学校教师等专项招聘,提供岗位近300个。市属企业加大岗位开发投放,完成招聘616人。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基层招聘项目,引导求职者到基层一线就业,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564个,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842人。在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1万个,切实发挥托底安置就业作用。

提技强供给破瓶颈。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优化培训政策,将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网约服务等309个职业纳入补贴范围。加大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1万余人次,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承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部分赛项省内选拔赛,举办第三届青工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工匠杯”汽车电器维修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将技能培训、等级评价与“千阳苹果师傅”、“凤县麝工”等地域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发展相结合,近200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技能提升助力劳务品牌发展、促进劳动者增收。

服务数智化优匹配。搭建人岗对接平台,常态化举办“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创新开展“零工早市、招聘夜市、就业集市、岗位超市”促就业服务活动,组织新业态群体、快递运输企业等招聘活动369场次。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就业行动,发布岗位信息17.3万条。支持38个劳务品牌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带动就业40万人。有序推进苏陕协作零工市场提质提升项目,制定出台零工市场运营模式指引,新建零工驿站及“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18个,探索数智化赋能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宝AI快工”就业信息多矩阵发布模式,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

帮扶更精细保重点。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组织校园招聘会14场次,2025届驻宝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83.86%,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落实“1131”就业帮扶,2024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4%。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新认定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18个,制定返乡人才创业就业支持若干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3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6.44万人,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举办2025年退役军人服务季活动,开展“生育友好岗”试点,为退役军人、妇女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年度任务均超六成。

维权强保障防风险。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派出执法人员208人次,检查用工单位285户。实施“聚力治欠·护薪为民”专项行动,累计培育安薪项目26个,全国根治欠薪反映平台线索时效内办结率100%,立案协调欠薪案件497件,追发2653人工资保障农民工“安薪”就业。深化“一案一书一函”工作机制,提升规范用工意识。探索“调解仲裁+就业”工作模式,引导失业劳动者尽快就业。健全就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监测,建立外贸重点企业双专员联络和周调度机制,制定“1+5”就业风险应对预案,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失业底线。

扩源抓支点促增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政策,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推动农业6条重点产业链和4条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产业促增收作用充分发挥。优化促销活动,800余户商家开展夏季临时出店经营,巩固提升经营净收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削薄培强,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4个,吸纳务工1888人、发放劳务报酬1525万元,人均增收8077元。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提高77.6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待遇增至220.85元,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保实现镇街、县区全覆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兜底保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