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陕人社发〔2025〕14 号
时间:2025-05-06 14:18
来源: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工商联: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人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24〕86号),持续推进“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现就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升服务制造业等领域的能力。落实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展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猎头等高附加值业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向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拓展,深度融合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促进行业提质增效。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等,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选树培育一批人力资源骨干企业、诚信机构和领军人才,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制造业等领域的能力。

二、健全制造业等领域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力资源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养和输送人才。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融入我省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战略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精准专业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聚集区集中,有条件的市、县可以统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聚集区等园区融合创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对认定的产业园或聚集区,可给予一定奖励,入驻产业园和聚集区的项目和企业,优先推荐申报享受相应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链主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延展升级人才项目投资、人才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产品,协作推进人才招引、培育研修、测评咨询等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三、助力制造业等领域人才引育。落实人才目录发布、引进、培养、激励四项工作机制,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链主企业广泛应用人力资源预测系统,加强人力资源机构与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签订人才服务战略协议,建立人才服务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创新基地。围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人才需求目录编制,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等服务。协助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完善人才供需匹配,提供人才寻访、员工培训、用工保障、薪酬管理等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职称评审,对在重点制造业企业中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四、加强制造业等领域招聘用工保障。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聚焦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用工需求,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制造业等领域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等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设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监测点,会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制造业等领域就业失业监测,强化结果分析和运用等服务,促进用工余缺调剂,破解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难题。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制造业用工长效机制,搭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把服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作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的重点,动员人力资源机构参与“百县千场”招聘活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组团式”、“一条龙”、“点对点”用工保障服务。

五、开展制造业等领域人力资源专业培训。鼓励各市、县(区)统筹各方资源,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校、职业(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开展模拟实训、人才测评、职业规划等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制造业等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需求和劳动者职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训计划。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培训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性强的线上线下培训服务。

六、提高制造业等领域人力资源服务适配效率。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顺应制造业等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积极培育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为制造业等领域提供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加强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产业链企业联系对接,可通过进驻企业、系统链接、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嵌入式”、“耦合式”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促进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鼓励制造业等领域链主企业充分释放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人力资源市场规模优势、数据优势、场景优势,构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网络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七、加大制造业等领域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聚集制造业等领域国际产业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国际化服务交流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重点引进国际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资质,合规开展外派劳务。高水平建设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创新开展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国际职业资格互认等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新业态,助力制造业等领域企业国际化生产、销售和服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

八、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持续推行“告知承诺制”等,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治、诚信示范机构创建、领军人才选树等活动,以优良的人力资源服务,赢得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主体的认同合作。推动合法用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纠治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积极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品牌,总结推广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带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各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科学谋划,强化政策支撑,积极沟通协调,在政策制定、对接指导、交流互动等方面形成合力,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就业促进和劳动者全面发展高效协同。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陕西省商务厅 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