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人社局以“扶优培强、提质增效”为抓手,通过创新培训机制、强化质量监管、深化政校企联动,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生态,为区域产业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注入强劲动能。
扶优培强,打造特色培训品牌。聚焦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技能短板,重点扶持“手工编织”等特色项目,引入社会资源与专业机构合作,构建“培训+订单+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陕西职业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钩针工艺品”“手工编织”等专项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20余人次,带动灵活就业70余人次,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同时,建立培训质量动态评估机制,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员反馈等环节全程跟踪,推动培训机构优化服务,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格局。
全程跟班,培训质量显著提升。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学员到课率低、效果不实等问题,区人社局创新实施“全程跟班”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督导专班、建立学员实名制台账、引入数字化考勤系统等举措,对培训过程进行精细化监管,将学员到课率从原先的80%提升至95%,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有效保障了培训实效。
政校企联动,破解用工与就业难题。区人社局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针对辖区内企业一线技术岗位用工缺口,区人社局主动对接企业,梳理岗位技能要求,联合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通过实地走访、岗位分析等方式,明确企业所需。依托学院专业优势,开设“定向培养班”,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同时,建立“企业导师+院校教师”双师制,确保培训内容紧贴生产实际。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设安全生产、机械操作、职业素养等课程,并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企业,模拟上岗环境,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为企业注入新鲜技术力量。
改革倒逼,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以扶持优质机构为杠杆,倒逼全区培训机构改革升级。通过动态调整培训补贴政策,优先支持课程创新、设备先进、就业率高的机构;另一方面,对培训质量不达标的机构限期整改。此举推动区域内培训机构从“粗放式授课”向“精细化服务”转型,促使机构拓展新思路逐渐形成“一机构一品牌”的发展格局。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