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火车站,来自镇安县的50名农民工分两队启程,分别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和榆林市,从事切土豆种及播种工作。这是今年以来镇安县同舟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向外地输送的第9批“镇安采摘工”。
“最近,有去重庆摘茶叶的一批人;3月15日,还有去榆林的三批队伍。整个3月份,我们要输送出去500人……”同舟济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刘娥对接下来的劳务人员输出安排如数家珍,“摘枸杞、苹果套袋、李子去核、捡土豆、挖山药、拔萝卜、砍竹子、收甘蔗……一年四季,采摘工们都有活干。”
这些“镇安采摘工”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是45—65岁之间的大龄农民工,少部分65—70岁。
镇安县人社局就业股股长朱少华介绍,镇安县大龄劳动力约占当地劳动力总数的61%,他们在从事工商业方面的劳动技能相对较低,但对农活熟悉且富有经验,与采摘工工种高度匹配。
自2019年以来,镇安县人社局、财政局根据陕西省、商洛市政策,制定镇安县职业介绍补贴管理办法,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享受短期职业介绍补贴的机会放宽至每年不超过3次,激励指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打造“镇安采摘工”劳务品牌。“根据我们县今年初制定的最新扶持政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输送16—65岁采摘工的,按每人次160元发放补助;年度输送采摘工累计达到500人次以上的,按每人次50元发放奖励。”朱少华介绍。
在获得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同舟济人力资源公司从完善优化采摘工作供需链条与加强务工服务保障入手,打造整体跨地区转移循环采摘务工模式。
公司签约合作企业100多家,与数百家种植、养殖产业园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发各类采摘岗位;建立从镇安县辐射山阳县、柞水县的采摘工人力资源数据库,建立了与30个镇办280个村的劳务协作关系,以及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包括微信公众号、县就业信息宣传群、各村劳动力务工群等在内的县、镇、村三级用工信息发布体系。
要打造劳务品牌,强化技能培训与务工服务保障必不可少。“在每一批采摘工队伍中,我们都会配备一名对应工种的驻地经理,他们都是采摘务工经验丰富、在当地有号召力的农民工。驻地经理要组织新成员在务工现场进行一周的实践培训,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分配对应环节的采摘工作。”刘娥说,驻地经理还要定期向公司汇报采摘进展,实时了解采摘工的生活困难并提供帮助,协调采摘工和工作基地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在采摘工队伍中的选拔、培训和再选拔,我们已拥有70多名不同工种的驻地经理,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带队需求。”刘娥介绍。
经过政企双方5年的探索,“镇安采摘工”劳务品牌渐成规模,成为当地农民工的就业增收好途径。
“我从2019年以来就经常出去干活了。切土豆种、捡土豆、拔胡萝卜、摘茶叶……我手快,什么活都能干,一天就能赚300-400元。”家住永乐镇清和社区的詹英玉如今已经成为同舟济公司的驻地经理,务工不仅能拿到计件报酬,还能获得管理方面的提成。“每次出门,我都要干两三个月,回家住十几天又出发,大半年都在外面。虽然辛苦,但收入很可观。”再过几天就要带队出发去榆林,詹英玉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统计,5年来,同舟济人力资源公司发布招工信息2000多条,从镇安、山阳、柞水三县组织采摘工427批2.3万人次,采摘工平均每人每年可从事采摘工作6-7个月,年增收4万元。截至目前,镇安县共培育“镇安采摘工”1.5万人,创劳务收入5亿元。(文/李彬)
国家部委网站
省直部门网站
省级人社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