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 展大局。近年来,浐灞国际港人社部门创新思路、精准施 策,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创新改革,充分依托横到边、纵到 底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网格 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 直接把就业工作做到 村组、社区, 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助力企 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共享 园区发展成果。从全方位挖掘就业潜力到创新服务企业模 式推动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岗位直达”,从开展精准职业 技能培训到打造就业品牌推进“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浐灞国际港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积极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政策,织出了一张“全链条”的就业 服务网。
深化精准帮扶。充分联动街道、村(社区)和第三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源,全力推进“安安直播间”、“Offer 安” 、“‘聚力产业 产教赋能 ’长安号校园直通车 ”等 原创特色就业服务品牌 IP 打造,密集组织开展重点产业企业招工、就业困难群体等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小 规模多种类型线上 线下专场招聘活动,集中帮扶农民工、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创业。
搭建信息平台。充分依托街道、村(社区)资源,全 面借助“秦云就业”小程序积极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 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不断提升人社服务效能。通过“秦 云就业”智能一体机及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向辖区农民工、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宣传 推介,并帮助各类群体通过“秦云就业掌上大厅”查询办 理各项业务,将“人找岗”和“岗找人”全面结合。
提升技能水平。充分凝聚区、街道、村(社区)三级 就业服务体系合力,坚持“培训促就业”工作导向,以辖 区重点群体为培训重点,紧紧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和优势, 紧扣就业发展趋势,积极谋划组织开展实用型职业技能培 训,激发群众就业内生动力,帮助更多群众稳定就业。同 时,培训后及时深入园区产业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沟 通对接,大力开展“点对点送工入企”活动,通过现场招 聘及定向推荐,帮助多家园区重点企业精准匹配用工需 求,实现劳动力训后“直招输送”一站式进车间。
打造就业驿站。充分调动街道、村(社区)创新力和积极性,打造全市首家“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就 地就近就业提供暖心服务。搭建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 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候工休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就业创 业服务载体,确保劳动者务工有渠道、劳动有保障。同时, 创新打造“零工驿站 爱心驿站 法律服务驿站”三方驱动 建设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效用倍增, 不断延伸就业服 务、人社服务触角,着力把零工驿站建设成为就业者的“信 息库”、“歇脚地”和“加油站”。
优化服企模式。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区)点面结合 驱动力,全面推行“1 3 5”服企模式,深入开展“人社 工作进园区 ”、“人社服务进校园 ”,围绕辖区重点产业 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企业所需所急,送政策上门、送 服务上门,对接用工需求。依托联盟高校资源,开展校园 招聘会、园区企业行、企业宣讲会等活动,畅通“政校联 动”、”校企联合”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 缝对接”,帮助多家园区重点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和匹配 用工需求,为产业企业积累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产业企业 发展平稳运行。
目前,浐灞国际港紧紧围绕园区“一带一路”产业发 展定位,紧扣重大产业项目运营和用工需求,持续优化完善了从区到街道、到村(社区)三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 区级层面,想点子、出思路、跑企业、搭平台, 当好群众 的“主心骨”;街道层面,成立就业培训中心和服务站, 建立劳动力数据库,订单输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村级层面,及时开展数据摸排、政策宣传, 实现信息无缝 对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当好群众的“贴心 人”。不断扩容就业蓄水池“全链条”服务,让好政策抵 达企业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政策红利惠及企业和群众, 跑出就业服务“加速度”,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