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稳就业,不仅为亿万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力基础。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0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2.7%;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控制在5.5%以内。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这是今年上半年,陕西交出的稳就业答卷。
就业稳,则大局稳
无论在什么时代,劳动所得都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来源,是普罗大众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基本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更事关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
稳住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就稳住了人心。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乎人心向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尤其是对我国这样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换个角度看,保就业民生,就是保消费能力,稳消费预期。说到底,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能力,只有保住百姓的钱袋子,让百姓对收入稳定乃至增长有一定的预期,百姓才愿意花钱,也敢花钱,才能稳得住消费。
况且,巨大的就业需求、人才规模,如果能够变压力为动力,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复苏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为经济持续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所以说,就业稳,则大局稳。
只要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阵脚,比较充分的就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助力我国经济在复杂局面下实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就业面临的风险增多,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需求增强。
从加大援企力度到拓展就业渠道,从稳定劳资关系到完善职工保障……针对援企稳岗、稳就业,从中央到地方,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共渡难关。
面对保居民就业任务,陕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落实落细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陕西省39条配套措施,充分释放政策、市场、服务多重效应,统筹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工作,推动稳增长与稳就业相互促进。
目前,陕西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逐月向好,仅全省的620个省级重点项目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4.8万个,增长了17.8%。
正是通过应出尽出的保就业举措,能用尽用的拓岗位办法,陕西省在尽可能地减少劳动力市场波动,从而努力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岗”的社会“新常态”。
让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稳,从根子上实现社会的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
做好“重点题”,助企纾困稳岗位
对疫情期间的失业者和求职者来说,今年如同一个分水岭,招聘公司不断消失,私活也越来越少。直到这时,他们才明白没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活没了可以再接,只要有能力,总有口饭吃。但如果平台没了呢?”
没有市场主体,就没有就业。因此,毫无疑问地要先稳住市场主体,尤其是要防止市场主体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只有这个就业最大的源头牢牢稳住,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才能开足马力;经济社会的循环系统,才能有序运转。
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是稳就业的前提所在。
不久前,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保缴费,预计减免规模将超5000亿元。同时,全国多地纷纷出台针对性惠企政策,援企稳岗取得积极成效。
在陕西,有超过500万户市场主体……从社保“降返缓”到减免租金,从减税降费到金融支持,陕西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共同发力,帮助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疫情冲击。1月至6月,陕西社保“降返缓”政策为企业减负34.29亿元(降费21.68亿元、稳岗返还8.8亿元、缓缴3.81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531.3亿元,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租金3.79亿元。
6月22日,一笔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转进百胜餐饮(西安)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
据报道,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百胜餐饮(西安)有限公司暂时停业或仅提供外卖和外带服务的门店增加,给公司带来较大影响。
因符合陕西近期出台的社保助企纾困政策,百胜餐饮(西安)有限公司作为大型企业,享受稳岗返还比例由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提高至50%。
这笔返还资金,不仅数额增长,办理速度也加快了。在该公司所在的西安高新区,社保业务工作人员通过减环节、强宣传、优服务等举措,推动社保助企纾困政策红利快速落实。“我们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方面推行‘直达快享’。企业无需申请,我们通过大数据后台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推送’,企业一键确认,稳岗返还资金直达企业账户。”西安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副局长毕林说。
而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的天成航材是专业从事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久前受疫情影响,外地供应商运输受阻,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考验,企业负责人表示:“物流受到很大影响,我们的产品不能及时发出去,我们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当地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主动上门为企业精准匹配留抵退税优惠助企政策,疏解企业发展困难。当地税务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个企业的留抵退税总共有3笔,总共是3400万余元。”
资金活水的及时注入,让企业运转迅速恢复,目前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制激增的订单,“这笔资金到位之后,我们及时购置了原材料,保证了正常生产,从产量上来说比去年能提高80%,预计今年全年的产值在7个多亿。”该企业负责人说道。
正是由于政策“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企业压力,从而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稳定岗位、稳定员工队伍。
打出“组合拳”,助重点群体就业
在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岁月安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社会留给我们更多的则是“一日不工则乏食”的不安感。
就业涉及供需两方,精准对接双方需求,做好统筹协调,是稳就业的题中之义。
为此,多地还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为重点,精准发力,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做好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面对今年预计达41.5万人的高校毕业生,陕西加大岗位供给、招聘服务、困难帮扶等力度,全力稳定毕业生就业局势。
其中,开发政策性岗位9.5万个,同比增长44.8%;开展访企拓岗,高校书记校长走出去,推动市场化就业岗位供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前延伸,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增强求职技能;“云”端搭桥,以“直播带岗”形式促进供需匹配……教育和人社等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各方共同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不久前,西安文理学院高新校区举办了一场“西安高新区2022年重点企业紧缺人才引进暨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该活动共邀请7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共吸引大学毕业生1300余人次,参会企业共收到求职简历525人次,达成初步意向275人次。该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张同学,经过和多家企业的直面沟通,最终他和一家心仪的企业基本达成了就业意向,对此张同学说:“这样的招聘会可以让学生多一点选择,让企业也可以多一次选择。”
据悉,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622场,参会企业2.15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84.89万个,服务各类求职者61.6万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9.91万人次);组织各类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1559场,服务高校毕业生271万人次。发放校园招聘补助1500万元。
此外,根据人社部要求,陕西省人社部门正在开展2022年7月-12月集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进一步保障毕业生的求职之路。
而同样作为保就业的重点群体——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更关系到其本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
为了强化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的兜底帮扶,陕西省人社部门开展失业人员“集中帮扶行”活动,对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及时给予登记和认定,只要在人社部门进行求职登记后,相关人员能够享受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等服务。1月至6月,陕西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9.32万人。
今年33岁的王伟力来自陕西省乾县注泔镇,之前一直靠摆地摊、打零工为生,去年受疫情影响待业在家,全家7口人的生计全靠妻子维持。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在“秦云就业”上进行了登记注册,随后西安市碑林区人社局通过服务平台为他推荐了按摩师的岗位和免费的技能培训。
经过20天的培训,顺利毕业的王伟力应聘成为一家推拿理疗店的保健按摩师,“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环境好,每个月还能休4天假回老家看孩子。现在工资虽然才4000多元,但我刚入职嘛,以后只要好好干,七八千肯定没问题!”王伟力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西安市碑林区在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时,搭建了精准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一对一服务,每位登记的求职者可以享受至少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协助联系培训、1次推荐见习岗位,对求职者实行定制化精准帮扶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求职者高质量就业,让求职顺利更顺心。
通过一系列措施,陕西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9.32万人、困难人员就业2.7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85%和92%。认定并消除零就业家庭64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同时,陕西延续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再次延长实施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政策期限一年至2022年12月31日,兜底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面对疫情冲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陕西实施一揽子政策稳企业、聚焦重点群体扩岗位、帮扶失业人员保生活,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让我们有信心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也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文/实习记者 冉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