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陕西省就业政策宣传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政策暖人心就业创未来”,在此期间,全省各地市、各区县人社部门展开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用精准化的服务举措,有效推动了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活动期间,陕西省人社厅发布现行就业政策清单,确保有需要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看得懂、算得清、看得见、找得到、记得住、用得好”。
一揽子就业政策清单做成“电子书”方便群众查阅
今年9月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省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研究制定了《陕西省2025年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以聚焦重点政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为核心,通过集中性、系统性、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全面解读我省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服务内容及申领渠道,旨在帮助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懂政策、会运用、易获取。
9月12日,我省在西安市举办“陕西省2025年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全省多个市(区)及78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同步联动,共同拉开宣传月序幕。与此同时,梳理并发布我省《现行相关就业政策清单》并制成方便公众随手查阅的电子书,这份清单全面覆盖支持用人单位吸纳就业、企业减负稳岗、创业带动就业、劳动者灵活就业、技能培训与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渠道、困难人员兜底保障等七大关键领域27项具体政策。还围绕高校毕业生、企业等核心群体,配套制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就业补贴政策清单、求职陷阱防范指南、惠企利企政策服务清单等,形成一揽子的政策宣传工具箱。
各地市扩围传播,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陕西省人社部门以聚焦重点政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为核心,坚持全省联动、多维宣传、典型引路,把政策“礼包”精准送达企业与劳动者手中,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活动期间,全省累计梳理发布政策清单153个,印发宣传品25.2万份,制作宣传视频291个,全媒体平台总点击量314.6万+。
结合我省“人社工作进园区”、人社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对接等活动,全省各地市通过上门开展政策宣讲等方式,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西安市精准推送“政策礼包”和“岗位菜单”,有效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延安市邀请“安塞腰鼓手”“吴起羊肉剁荞面师”“延长烤肉师”等劳务品牌,带动激发技能就业热情;渭南市打造“零工夜站”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将岗位摆进夜间人流密集的夜市、广场、街区、企业、镇街等,吸引求职者驻足选岗、咨询政策。
汉中:快板小剧场宣传就业创业政策
汉中市在整个就业宣传月活动期间,在“直播带岗”活动的同时开展“直播带策”,通过生动讲解与实时互动,将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语言,不断提升政策宣传的吸引力与传播效率。据了解,整个9月份汉中共开展线上网络招聘直播8场次,2000余家企业参与、发布就业岗位7300余个。同时,依托14个零工市场、11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和3个高校就业服务驿站等线下阵地,设立咨询台,通过面对面讲解等方式,促进短期、临时性就业有序发展,直接将惠民政策输送到基层。
值得一提的是,汉中市留坝县专门组织人社政策宣传队以快板小剧场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城固县则举办“青春筑梦·创享未来”青年创业故事汇,邀请青年创业者分享真实创业经历,展现汉中青年创新拼搏精神,为有意创业青年提供经验借鉴。
铜川: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送岗入户
铜川市人社部门在就业宣传月活动期间,紧紧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宣传和服务。在重点群体帮扶方面,健全实名制帮扶机制。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提供“1131”实名服务,开展精准摸排与岗位推介。
其中,宜君县专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员等建立援助长效机制,采取工作人员入户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的方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渭南:为“陪读妈妈”梳理“岗位菜单”
在为期一个月的就业宣传月活动中,各地市均针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有效的帮扶政策。
在渭南,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特别是返乡创业人员,人社部门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尤其是针对“陪读妈妈”、年龄偏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特点,提前梳理出“普工、技术工、服务业、农业”等多类型岗位需求,让“岗位菜单”更接地气。
此外,还充分发挥渭南已培育的“潼关肉夹馍餐饮师”“渭南三贤家嫂”“澄城水盆羊肉餐饮师”和“秦东叉车工”等代表地方特色和技能水平的知名劳务品牌带动作用,激励劳动者通过学习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
“我们将以本次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建立起广覆盖、长效化、不间断的政策宣传机制,以更加精准的服务对接市场供需,以更加暖心的政策回应民生期盼,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力企业发展。”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晓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