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比达标表彰
关于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拟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
时间:2025-04-01 16:22
来源:省表彰办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人社部、中国残联《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1号)精神,经各市级表彰推荐机构推荐,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反馈,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工作专班研究,我省拟正式推荐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对象全国自强模范7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7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名,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5年4月1日-4月8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书面、电话、来访等形式向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工作专班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要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要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63915104、63917923

传    真:029-63915104、63917923  

邮    箱:sndpfzlb@163.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院内

邮    编:710004

附件:1.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拟正式推荐对象名单

2.拟正式推荐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经历和事迹材料

     陕西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

     工作专班办公室

    2025年4月1日

附件1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

拟正式推荐对象名单

一、全国自强模范(7名)

1.张喜平(盲)   西安市西咸新区马王街道马王村村民

2.赵恒(肢残)   太白县秦雪岭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3.牒林平(肢残) 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柳树台村村民

4.屈万平(肢残) 洛川县源之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5.高强(盲)     榆林市榆阳区高强盲人医疗按摩所负责人

6.李丹(女,肢残) 安康市李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7.刘强利(肢残) 中国残奥自行车队自行车运动员

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7个)

1.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2.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

3.西安大明宫建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5.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限公司

6.大荔宏印康复医院

7.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

三、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名)

1.石秀娥(女)   陕西省康复医院(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

心)党委书记

2.雷锦艳(女)   延安市安塞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

理事长


附件2

拟正式推荐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经历

和主要事迹材料

一、全国自强模范

1.张喜平,男,1964年7月出生,西安市西咸新区马王街道马王村人,自幼双目失明,视力一级。1984年起靠卖鸡蛋为生,终身未婚,虽命运多舛,但他以坚韧意志直面人生困境,数十年如一日赡养母亲、养育养女,以微薄收入撑起家庭希望。其感人事迹2018年荣获“陕西好人榜-自强励志好人”、2022年获评“中华慈孝人物”、2024年获评“新时代孝德人物”,并被作家创作成长篇小说《光明行》,被影视公司改编为电影(拍摄中),其自强与大爱精神通过文艺作品感染千万人,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教材。

2.赵恒,男,1996年6月出生,宝鸡市太白县人,肢体一级。年幼时因病理性黄疸导致脑瘫,上肢活动受限。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毕业后求职碰壁,他未气馁,在政策帮扶下于2018年10月创办太白县秦雪岭商贸有限公司,线上线下同步经营销售农产品。近年来,他秉持 “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与西安某公司合作,收购贫困户近 80 万元土特产,打开销路。2020 年成立农业合作社,租地、建大棚,雇脱贫户劳作,同年建养殖场虽失败,但他扩建公司还给白云村30户贫困户分红,销售额超百万。他不满足于个人脱贫,投身助农,指导种植,带动家乡特色农业与旅游发展。还热心公益,组织环保,资助学生,以诚信赢得尊重,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榜样。

3.牒林平,男,1982年6月出生,铜川市印台区人,肢体一级。2009年在外务工时被高压电击中,失去四肢,妻子离去,双重打击让他一度想轻生。关键时刻,母爱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母亲的陪伴与鼓励,使他重燃生活希望,积极投入艰难康复,逐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纷纷向他伸出援手,区残联为他装配假肢、提供康复训练,爱心人士捐款捐物,邻居暖心看望。在多方助力下,他开起小商店,还通过残联电商培训学会视频剪辑与直播带货,生活有了保障。2020 年起,他加入“梦肢队”公益组织,变身励志演说者,走进多地学校、企业、社区演讲300多场。他还勇于挑战,参加戈壁徒步、重走长征路,学习写毛笔字传播正能量。心怀感恩的他常看望残疾朋友、帮助孤寡老人,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日常,激励残友,诠释“身残志坚”,成众人榜样。

4.屈万平,男,1973年2月出生,延安市洛川县人,肢体二级。身高不足1米,自幼身患罕见“脆骨病”,日常举动都易骨折,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初中毕业开办小卖部25年,2014 年借互联网浪潮创业,夏日穿梭果园、寒冬坚守冷库,精挑苹果,诚信待客,订单纷至沓来。随着业务拓展,他刻苦钻研知识,摸索出订单收购模式,高价收果农优质果,还利用朋友圈生动展示,收集顾客反馈。当选县残疾人协会会长后,他尽心帮扶,助10多名残疾人开微店增收。2017年成立洛川县源之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拓宽销售渠道。2020 年开启直播,吸粉超3万。此后持续助力残疾人学技能、搞养殖。凭借诚信经营,他成脱贫明星,揽诸多荣誉,志在助家乡苹果外销,带残疾人共富。

5.高强,男,1980年6月出生,榆林市榆阳区人,视力一级。榆林“高强按摩”连锁机构创始人。16岁突遭失明厄运,他却凭借顽强乐观精神,从陕西省自强中专针灸推拿专业毕业,2002年开启创业之路,“高强按摩”品牌旗下 5家直营门诊,日均服务200人次,累计治愈52.6万人次病痛。他立足实践,创新“动揉疗法”,成非遗传承人,提升团队专业技能。2005年创立培训部,以“培训+实训+创业扶持”模式,培训137名贫困盲人,超九成实现就业。机构营收可观,残疾人占员工半数以上。同时,作为特聘讲师,他全国巡讲推广经验;身为榆林市盲协主席、政协委员,组织活动、提交涉残提案,推动残健融合。他获多项荣誉,用29年奋斗照亮残疾人“尊严就业、体面生活”之路,引领残疾人共富。

6.李丹,女,1990年3月出生,安康市汉滨区人,肢体二级。安康市李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成立合作社,带领家人致富。成长之路布满荆棘,年少失学便在家自学,15岁起帮家里卖桃,后学电脑技术铺垫电商之路,掌握直播、剪辑等技能应对销售难题。自1997年起,一家人接力种桃,规模从10余亩拓展至300多亩,融合桃花观赏、鲜桃产销,年收入超50万,成脱贫样板,获新华社关注。在残联帮扶下,她参加电商培训,巧用网店、朋友圈售桃,2017年注册公司,桃园走向规模化。经营有起伏,她不气馁,与客商合作、拓展渠道。未来,她计划扩园至500亩,发展林下经济,试水网络直播,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持续奋进,让桃园成为当地农业标杆,播撒更多“甜蜜”。

7.刘强利,男,1987年6月出生,汉中市镇巴县人,中国残奥自行车队运动员,肢体四级。17年来,他风雨无阻刻苦训练,赛场全力拼搏,尽显青年担当,获领导肯定。其战绩辉煌,在全国残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残运会等赛事中,斩获8项全国残运会公路自行车冠军、多项国际赛事奖牌,2024年于多国赛事表现优异,还兼项冬季越野滑雪,成国内夏冬两栖第一人。体育之路艰辛,他自律奋进,每场比赛都全力以赴。他不甘平凡开启残奥自行车征程,杭州亚残运会在家门口作战,为夺冠日夜苦练,赛场上受志愿者与观众鼓舞,拼下两枚金牌,备受赞扬,深感欣慰,立志更努力。如今,他心怀热爱、珍惜生活、怀揣梦想,正积极备战粤港澳大湾区残特奥会,砥砺前行展风采。

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1.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正处级参公单位,隶属于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心共13人,聚焦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已助1088名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是举旗定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中央、省相关部署,成员坚守初心,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各环节发力,筑牢政治保障。二是真情纾困,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元旦、春节等节点联合多部门开展援助活动,重点帮扶残疾登记失业人员,提供职介、培训等服务;全国助残日也组织帮扶,还落实长效机制,“十四五”帮扶成果斐然。三是聚力协同,与省残联、厅内处室紧密合作,联合发文强化就业服务,推动残疾人技能培训、社保代缴,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监察执法,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全方位绘就助残画卷。

2.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西安美术学院。学院拥有师生219人,2004年创办,以培养残疾工艺美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三位一体助残模式,已输送近600名听力残疾美术人才。学院党建领航,构建“党建+助残”融合机制,获评省级样板党支部,教师获多项荣誉。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探索“三成三合”模式,开设非遗课程,打造 “双师型”导师库,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守正创新,完成国家课题,为国礼研发出力,获国际组织认可,多次海外办展交流。就业创业上,搭建多元平台,创新特色路径,近5年就业率超 95%。学生全面发展,亮相春晚、入围美展、赛场争金,还涌现大批自强典型。志愿服务也不遗余力,师生获奖众多。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打造助残品牌,为残疾人事业添彩。

3.西安大明宫建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1993年创立的以商业运营及地产开发为主的民营企业,秉持“为更多家庭构筑美好生活”使命稳健发展32年,现有员工700余人。集团热衷公益,2007年建立“西安大明宫慈善基金”,2018年成立千万注册资金的儿童慈善基金会,至今捐款超3.2亿,“圆梦六一”“亮睛西安”等系列活动坚持久、帮扶多。助残上投入巨大,与8家残疾人公益组织结对,累计捐物超3000万,2023、2024年各捐100万推进扶残项目。多年来,集团获各方高度认可,斩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企业)奖”等诸多荣誉,董事长席有良也多次受奖。集团期望以坚守传递关爱,激发残疾人信心,营造助残氛围,助力残疾人事业迈向新高度。

4.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咸阳市教育局。自1988年筹建、1991年启用以来,走过34年,已指导培养3000余名残疾儿童少年。2024年9月新校区投入使用,占地103.82亩,投资2.9亿,涵盖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指导中心三大主体,现有17个教学班,158名学生,52名教职工。学校以“三会一课+网络教育”为依托,开展多元活动,打造党员骨干队伍,推动教育发展;通过名师引领、合作培训,造就双师型教师,30多名教师获国家和省市表彰;投入人力物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实现无缝管理;创新推行“1632”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设立13个社团、11门职业技能课,学生屡获佳绩,多年向高校输送人才,赢得广泛认可。

5.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限公司,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监管的医疗民营企业,医院现有员工1737人。医院贯彻助残决策部署,以“承古纳新 扶伤助残”为宗旨,创新“社工+医务人员+志愿者”模式服务残障群体。在康复救助上,党建引领,创“两心一站六步骤”工作法,2007年起承接助残项目,近5年承担50余项,为众多残疾儿童及家属提供服务,发起“陕西省残疾儿童慈爱工程”,多人获全国助残先进荣誉。科研创新方面,专注脑病残疾儿童疾病研究,创立多项特色疗法,主持参与百余项课题,获专利、专著、成果颇丰。同时,广泛链接资源,构建多元帮扶,近5年助5862个家庭,设立多个救助项目,响应“一带一路”,在海外设中心助力中亚儿童。此外,创立公益品牌,开展 416场公益活动,设助残项目;坚持志愿助残,“精诚”服务队帮扶居家残障者,公益项目屡获奖。

6.大荔宏印康复医院,大荔县卫生健康局监管的医疗民营企业,医院现有员工80人。医院创立于2013年9月,2017年7月被定为残疾人定点服务机构,坚守“爱残助残”理念,成绩斐然。在精准康复领域,凭借专业团队与先进设备,融合中西医康复手段,为千余人次脑瘫、偏瘫等残疾人施治,使其身体机能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授人以渔助力就业,联合市县残联开展多期计算机、推拿按摩等技能培训,推荐百余人次残疾人就业创业。爱心帮扶不停歇,投身“献爱心”等系列公益,住院时赠辅助器具,还普及健康知识,开展近30次针灸培训提升医护水平。同时,与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结成医联体,挂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单位,邀专家指导,联合民营医院关爱残疾人,于“面向‘千人行’活动”提供免费救助,尽显担当。

7.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正科级参公单位,在编5人。近年来,在多方面支持下,杨陵区残联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残疾人工作成绩斐然。政策落实精准有力,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含免费就餐300多人次、春节慰问900多人等,落实各类资助补贴超百万元,同时强化政策宣传、完善补贴数据库。康复服务全面拓展,投资千万建成康复中心,年办5期精准康复班培训300多人次,精准康复率升至99%,对0-6岁残疾儿童及持居住证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就业帮扶多元创新,与企业、人社局联动办招聘会,2024年安置30多人就业,针对市场和残疾人特点开电商、按摩等培训,为25名创业者提供补贴12.5万元。权益、文体保障有力,普法建法律援助站,为20多人维权,改造70多户无障碍设施,举办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三、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1.石秀娥,女,1967年10月出生,省康复医院(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党委书记,正处级。她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全省残疾人康复事业。历任两家省级三甲康复医院院长,在机构管理、学科建设及专科医院发展领域成就突出,以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导“两病院两分院”协同建设,形成纵横联动的特色服务体系。在国内首创循证康复医学理念及临床康复一体化诊疗路径,于国家级学术会议专题推广。牵头创建省级重点学科,开展康复治疗规范化培训试点;建立重大功能障碍患者循证诊疗模式,显著改善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搭建多学科协作(MDT)科研平台,创新“目标引领、项目驱动、团队支撑、制度保障”科研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政治过硬、实绩优先”的人才战略体系,深化医教研协同,主导的“人才强院”战略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形成辐射区域的康复人才孵化高地。牵头组建陕西省康复医疗联合体(150余家成员单位),完成56家机构技术评估,帮扶9家基层机构,辐射带动区域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其贡献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提升了区域残疾人康复工作水平,堪为残疾人工作者实践典范。

2.雷锦艳,女,1975年10月出生,延安市安塞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正科级。2020年1月任职以来,积极投身残疾人事业。2024年,在她的努力协调下,为安塞区86名残疾儿童办理了康复救助项目,投入康复救助资金147.33万元让残疾儿童家庭重燃生活希望。通过线上平台,为全区599名持证残疾人免费发放适配辅助器具900余件(台),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与当地企业沟通协调,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残疾人就业。组织开展“情系学子、筑梦远航”助学活动,向56名初中残疾学生、27名高中残疾学生、39名残疾大学生和28名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发放了资助金26.1万元。在她的带领下,安塞区残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21年,被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延安市残疾人艺术汇演组团体一等奖;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单位,荣获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奥运动会团体一等奖;2024年荣获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团体一等奖。她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残疾人事业的执着与担当,成为了残疾人心中的温暖阳光和坚实依靠,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