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乡镇农产品规划师(选品师)岗位的建议》(第20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围绕提升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政治引领、市场定位、产教融合、实训兴业,着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技能陕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培训与企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我省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聚焦省级24条制造业产业链、7条文化旅游业产业链和9条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各级重点建设项目、本地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积极性,突出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和技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按需分类组织培训,保障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需求。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目前针对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陕财办社〔2020〕190号文件)。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根据培训专业分类制定培训课时和就业技能培训基本补贴标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本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每人每8个课时180元。农民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下同)的,按基本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且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基本补贴标准的150%给予补贴。自2020年以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共计62.89万人次,其中2020年培训22.57万人次,2021年培训25.99万人次,2022年培训14.33万人次。培训的主要专业(工种)有电子商务师、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修脚师等。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资源作用,强化合作培训,完善协作机制。大力开展校县合作培训,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全省技工院校相互对接,技工院校在合作县(区)设点开班或组织培训对象进校,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及时推介培训合格人员上岗就业,县(区)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农民工培训需求和技工院校专业开设情况,帮助技工院校组织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参训,根据培训效果落实培训补贴。
(二)农村高技能人才建设情况。近三年来我省新增农业农村领域省级大师工作室15个,包括麦秆画工艺、手绣工、中式烹调等12个职业(工种)。大师工作室分布我省各市、县,以点带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农民工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载体,拓宽了当地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三)技工学校开展涉农专业培养情况。全省现有28所技工院校开设48个涉农类专业子类,开设专业数量前5位的分别为农业机械事业使用与维护、园林技术、现代农艺技术、农业与农村用水、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现有涉农类专业在籍学生1347人。涉农类专业自2020年以来毕业生共计1538人,其中2020年728人,2021年539人,2022年271人。目前涉农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主要到隆基乐叶光伏等企业就业为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引导,整合资源,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发挥培训机构、技工院校等优势,完善涉农专业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深入开展涉农技能培训;二是切实强化职业培训的就业导向,按照培训就业率高低落实培训补贴,推进培训就业“二合一”。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促进技能就业、稳岗增收;三是进一步鼓励各市、县、区(乡镇)挖掘当地高技能涉农人才,利用“田间 课堂”、“技术 课堂”的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农业大师,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