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议》(第2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厅里十分重视,组织相关人员专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加强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
目前我省122所技工院校开设15大类177个专业,覆盖一、二、三产业,涉及我省国民经济各领域。2022年培养技能人才6.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0万人,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聚焦产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围绕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确定建设10类重点专业群50个以上品牌专业。实行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专业,改变我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落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服务支持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实行归口管理,开展达标工程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业学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实行职业教育归口管理,提出了“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2022年,省人社厅组织对全省技工院校进行了办学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不合格的技工院校暂停了2023年招生资格,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2023年5月,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了《陕西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对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行达标监测,到2023年底,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这必将大大提升我省技工教育的办学质量,优化学校布局,强化专业建设,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主动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工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型专业、共同招生招工、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发展“互联网 教育培训”模式。鼓励技工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技工院校建设培训基地,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拓宽合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现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比如,今年5月,在人社部门主导下,由6所技工院校、4所职业学校、5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3家企业共同组建了汉中技工教育联盟,建立了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以培训服务、用工服务、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等方式,解决企业人才培养、岗位技能、生产条件等实际问题,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创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49个,联盟组建以来已向企业输送技工院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毕业生700余人。
四、加强政策支持,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
“十四五”期间,2022年启动和推进我省第一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遴选确定了15所技工院校19个专业开展工学一体化建设,补助建设资金1575万元。将不断完善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拓宽多元主体办学渠道。健全完善一体化教师标准、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等政策,技工院校教师招聘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实施一体化师资专项培训计划,扩大技工院校网络师资研修覆盖范围,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遴选2-3个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构建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平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一支满足我省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您继续关注、监督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