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28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职业能力建设方面
(一)鼓励民营企业职工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加快掌握就业技能。根据我省高技能人才有关规定,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中给予支持,在“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中给予适当倾斜,在技能人才评价、鉴定过程中,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申报,让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当中,优化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环境,创新技能提升培训方式,探索开展互联网 培训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行的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降低参训难度和受训成本。探索阶段性培训和终身培训相结合的路径,提高其参训的便利性和项目实施的灵活性,为民营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集聚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到民营企业贡献才华,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专业技术职称方面
(一)支持民营企业搭建引才平台。聚焦秦创原建设及我省重点产业链,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大力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顺利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搭建起吸引集聚博士后青年人才平台。
(二)人才项目向民营企业倾斜。组织实施国家、省级人才项目评选推荐时向民营企业予以倾斜,助力民营企业引才聚才。2023年,推荐的新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中有3名民营企业人员;在陕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评选中有4家民营企业分别获得重点类、优秀类和启动类资助,资助金额25万元。
(三)优化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工作。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全面向民营企业开放,畅通职称申报渠道。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或多个民营企业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目前,正在指导西安、咸阳等市遴选1-2家民营企业试点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
(四)开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民营企业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通过考核认定的方式直接晋升高级职称,随时受理,及时办理。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更加注重市场认可和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将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作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的重要业绩成果。2023年度,我省工程系列55名民营企业专技人才按照《陕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办法》考核认定晋升了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34人。
(五)支持民营经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商业联合会、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部门,每年度认真开展非公经济工程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2018年度以来,每年度非公有制领域约8000余人晋升职称。同时,加强对各市(区)人社及相关部门的指导,要求积极开展非公经济职称评审工作,提升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三、人才服务方面
(一)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每年组织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活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和“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招聘活动。
(二)依托“秦云就业”招聘平台搭建专项招聘活动分会场,积极与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结合我省重点行业、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各类企业(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优质、高效的供需交流平台。
(三)截至目前,全省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63场,参会企业3.2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98万余个,服务高校毕业生等各类求职者55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7万余人次。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