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610000687995250R/2025-00053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陕人社函〔2024〕197号
  •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24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2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1-15 15:53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王晓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民营经济高级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提案》(第62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人社厅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及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不断优化完善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经济技术人才职称制度,为非公经济“引、育、留、用”创新人才,聚力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量身定制职称评价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以《陕西省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为基础,结合非公经济特点,为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量身定做职称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畅通职称申报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所有制等制约,不断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逐步在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或通过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受理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建立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兜底机制,现有非面向单位、系统内部组建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要向民营企业平等开放。

二是建立健全职称评审机构探索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可遴选专业优势明显、服务能力强、行业自律水平高的社会组织、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开展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支持人才资源密集、技术实力雄厚、内部管理规范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或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程序报相应人社部门核准备案后开展自主评审。

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标准,充分体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工作实际,贴近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对论文、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等不做限制性要求,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注重市场认可和对企业的实际贡献。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制定职称评审标准,借鉴龙头企业人才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新兴行业、职业特点,制定职称评审的通用标准。

创新职称评价方式巩固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积极吸纳民营企业专家进入各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评委库。鼓励各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或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专项评审。可综合采用考试、评审、答辩、考核认定、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方式,提高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做出突出贡献或引进的高层次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采取审查材料、专业答辩、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等方式考核认定晋升职称。

二、开辟突出贡献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印发《陕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办法》,打破学历、任职年限、论文等限制,非公经济人才任现职期内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发明、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在生产中转化应用,近三年单项成果年均产值1000万元以上;或者从事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作为成果转化第一完成人完成新产品、新工艺、新发明、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近三年成果转化产值合计5000万元以上,经单位考核推荐,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已有400余名符合条件的突出贡献人才考核认定了高级以上职称。

三、拓宽职称评聘有效途径。印发《关于明确部分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明确了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47个专业,非公经济人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即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取得的证书可作为单位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无需重新换发职称资格证书。

政策实施以来,省工信厅、省工商联、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及各市(区)人社部门积极设立评审机构、完善评价标准并开展评审工作。目前,已有超过1.5万名非公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评审、职业资格对应、考核认定等方式取得各层级职称。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人社工作进园区”等载体,加大政策宣介力度,提高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同时,更大的力度、更接地气的措施,支持非公经济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助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