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提案》(第49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聚焦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主责主业,坚持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省委组织部印发《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清单、具体举措,一体推动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
(一)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制造业、数字领域、新职业、现代服务业、县域技能人才以及“新技师”等六个一批技能人才培训,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主动对接梳理企业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建立园区企业服务清单,及时调整更新《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加强培训针对性。2023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65万人次。会同团省委、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开展退役军人、脱贫人口、数字职业、新职业、乡村建设工匠、养老托育等专项培训,促进重点群体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个性化培训服务,为全省348.42万劳动者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
(二)充分发挥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作用。一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引导技工院校对接产业链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高精尖新、急需紧缺”专业,淘汰供给过剩专业。2024年公布32所技工院校新开设的数字技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42个专业;二是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区域覆盖合理、产业重点突出”的原则和“提质减量”的要求,以办学评估为抓手,实施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办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2022年以来注销10所不合格的技工院校;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支持大型企业举办技工院校,推动龙头企业和优质技工院校牵头联合组建技工教育联盟,广泛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定向式培养技能人才,多家技工院校与三一重工、比亚迪、宁德时代、吉利集团、延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其中陕西航空技师学院等4所技工院校已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西安技师学院等15所职业学校和西安晓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联合打造了数字技能产教联盟,汉中市成立了汉中市技工教育联盟,全省20余所技工学校开设了70余个订单班,在校生3400余人,年毕业1000余人,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无缝对接。
(三)引导企业落实技能人才薪酬指引。2021年6月,我厅印发实施《关于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各地各企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指引》对形成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激励导向,以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意义。要加强《指引》的解读和宣传,让企业和劳动者充分理解技能人才薪酬分配理念,形成劳动致富、技能增收的良好氛围,要以经济发展主导行业、技能人才集中的行业企业为重点,分类分步推进实施,扎实做好指导服务,积极参考《指引》,为企业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提供指导、参考和解决方案,扎实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工作走深走细走实,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12月,我厅印发实施《关于做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企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工作,把实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工作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提高指导服务国有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借助研究机构等社会专业力量,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深入国有企业推介指导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薪酬分配专业化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积极总结推广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动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工作走深走细走实,为科技人才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技能人才保障措施。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坚持以用为本,以事业留才、以待遇留才、以环境留才,鼓励和引导企业关心关爱技能人才,依法保障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支持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技技师”岗位,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我们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将各类技能人才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按工程项目方式参保,在商贸、餐饮、住宿等领域采取“定员定额”等方式参保,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将无固定劳动关系的技能人才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抓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重大项目之需,切实做好市场调研,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技能需求,在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适配度上下功夫,市场需要什么,就把政策导向哪里,通过政府引导和分类施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双向循环互动,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以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导技工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精准培养和供给技能人才。深入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整体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三是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带动作用。办好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落实竞赛获奖选手奖励激励政策,扩大职业技能的社会影响力,以赛促训、以赛促练,建立我省职业技能竞赛人才队伍,加大竞赛成果转化;四是不断健全技能人才职业伤害保障的政策制度。积极争取国家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构建我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将新就业形态技能人才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研究探索我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将超龄就业技能人才一并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