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加快推动我省重点产业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决定深入实施“人才强企、用工保障、援企稳岗、产训融合”四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二、主要措施
(一)实施人才强企行动
1.搭建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设立满一年且已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设站资助。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分类分档给予经费支持。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按规定落实获奖选手晋升职业技能等级、荣誉评选等优先政策。
2.优化评价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链企业人才评价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定期举办业务专场培训。支持重点产业链上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且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数量50人以上的,经核准备案后可自主开展中、初级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数量200人以上的,经核准备案后可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支持同一产业链上业务范围和技术方向相关相近的多家企业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支持具有职称评审权的重点产业链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发展实际设立特色职称评审专业,按管理权限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对在重点产业链企业中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设置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岗位,指导企业加大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备尽备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支持链主企业对行业内急需紧缺的高精尖缺职业(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按照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的评价导向,直接认定职业技能等级。
3.支持成果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链,每年遴选一批补短板、国产替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给予每个项目5-20万资金资助。对助力重点产业发展,且转化前景良好的博士后项目,择优给予50万-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对重点产业链企业中有重大成果转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选拔推荐中给予倾斜支持。将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效益以及表彰奖励等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加大评价权重。
(二)实施用工保障行动
4.精准招工引才。编制发布综合性、区域性、行业性人才需求目录,健全完善我省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发布、引进、培养、激励四项工作机制,建设应用人力资源预测系统,加强人才供需对接。支持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紧扣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举办专而精、小而美专场招聘活动。遴选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组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精准链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专场招聘、猎头招聘等活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精准化服务。对成效突出的人力资源机构在评优评先时给予优先推荐。
5.强化政策支持。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单位,提供高质量见习岗位,通过见习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用人才。对接收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指导管理费用补贴,见习人员在见习期间,可享受每人每月1700元的生活补贴和每人每月3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6.做优就业服务。发挥“秦云就业”平台功能,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自主注册、动态发布招聘信息,规范系统招聘信息审核和公开,加大定向推送力度。常态化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推动人社服务专员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用工、人才招引及其他困难和问题并协调解决。
(三)实施援企稳岗行动
7.持续减负降本。继续助力企业降低成本,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切实支持企业降本增效。持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规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适应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优化工伤保险参保缴费政策,将企业超龄人员、实习学生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产业链企业的工伤预防工作,化解企业工伤事故风险。
8.加大惠企力度。对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最长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对符合条件、有融资需求的服务重点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按规定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 的贴息。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到期后可继续申请贷款及贴息支持。
9.构建和谐关系。开展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重点产业链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链主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仲裁院(员)服务(联系)企业志愿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人社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劳动用工指导、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机制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四)实施产训融合行动
10.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技工院校建立技工教育联盟、实训基地,广泛开展订单、定向、冠名式技能人才培养。结合我省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指导技工院校动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
11.创新培养模式。遴选一批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密集的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一评两证”工作试点,企业人才参加本单位一次评审,通过后可同时获得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重点产业链企业博士后发展联盟,遴选一批“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给予每个活动10万元资金支持。
12.落实补贴政策。鼓励链主企业面向本企业、产业链企业以及本行业开展技能培训,促进产业链和培训链有效衔接。针对制造业高新技术、数字技能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加大政府补贴培训支持力度。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社部门要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来抓。要围绕“四项行动”12个方面的工作措施,细化任务分工,压实责任链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
(二)强化协同保障。各级人社部门要强化与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政策、资金、项目等向重点产业链企业精准倾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凝聚工作合力。要将政策落实与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人社工作进园区”等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三)确保政策实效。省人社厅编制了《实施四项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服务指引》,明确了各项措施责任单位、办理流程及联系方式,并在省人社厅官网予以公布。各级人社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政策宣传,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政策更好落地落实见效。工作中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5月26日